13482622399
15250137277?
美的集團(000333)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的行業情況
(一)主要產品與業務概述
美的是一家覆蓋智能家居事業群、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五大業務板塊的全球化科技集團,提供多元化的產品種類與服務。其中,智能家居事業群,作為智慧家電、智慧家居及周邊相關產業和生態鏈的經營主體,承擔面向終端用戶的智能化場景搭建,用戶運營和數據價值發掘,致力于為終端用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全屋智能家居及服務;工業技術事業群,具備專業化研發、生產、銷售壓縮機、電機、芯片、變頻器、伺服系統和散熱模塊等高精密核心部件產品的能力,擁有美芝、威靈、美仁、東芝、合康、日業、高創和東菱等多個品牌,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3C產品、新能源汽車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樓宇科技事業部,作為負責樓宇產品、服務及相關產業的經營主體,以樓宇數字化服務平臺為核心,打通樓宇交通流、信息流、體驗流、能源流,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數字化、低碳化的樓宇建筑整體解決方案;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主要圍繞未來工廠相關領域,提供包括工業機器人、物流自動化系統及傳輸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面向醫療、娛樂、新消費領域的相關解決方案等;數字化創新業務主要包括以智能供應鏈、工業互聯網等在美的集團商業模式變革中孵化出的新型業務,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軟件服務、無人零售解決方案和生產性服務等,還包括從事影像類醫療器械產品和相關服務的萬東醫療(600055)。
美的堅守“科技盡善,生活盡美”的企業愿景,將“聯動人與萬物,啟迪美的世界”作為使命,秉持“敢知未來——志存高遠、客戶至上、變革創新、包容共協、務實奮進”的價值觀,恪守“高質量發展與卓越運營”的經營管理規范,整合全球資源,推動技術創新,每年為全球超過4億用戶、及各領域的重要客戶與戰略合作伙伴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致力創造美好生活。面對數字互聯網時代對產品和服務的更高要求,美的已將戰略主軸全新升級為“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重新打造新時代的美的。
美的是一家全球運營的公司,業務與客戶遍及全球。迄今,美的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35個研發中心和35個主要生產基地,員工超過16萬人,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海外設有20個研發中心和18個主要生產基地,遍布十多個國家,海外員工約3萬人,結算貨幣達22種,同時美的為全球領先機器人智能自動化公司德國庫卡集團最主要股東(約95%)。
(二)行業地位
2021年5月,《福布斯》發布第19期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美的位列第183位,較去年躍升46名,同時還入選“福布斯中國2021年度中國十大工業數字化轉型企業”和“福布斯中國2021年度中國十大工業互聯網企業”;2021年8月,《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美的躍居第288位,較上年提升19位,連續六年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2021年9月,美的憑借“5全5數”智能質量管理模式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截至 2022年初,美的已有四家工廠獲得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榮譽,分別覆蓋空調、微波爐、冰箱和洗衣機等品類生產線,充分展現美的在全球制造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水平;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2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大科技品牌”榜單,美的位列第36位,領先國內同行業其他品牌;據“BrandZ2021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排行榜,美的在眾多品牌中排行第33位,品牌價值上漲58%。美的獲取標普、惠譽、穆迪三大國際信用評級,評級結果在全球同行業以及國內民營企業中均處于領先地位,而且在2021年標普信用評級由“A-”上調至“A”,成為國內民營制造企業中獲得最高信用評級的企業。
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的集團在中國區域全面推進落實“數一”戰略,在25個主要家電品類中,家用空調、干衣機、電飯煲、電風扇、電壓力鍋、電磁爐、電暖器等7個品類在國內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排名行業第一。
(三)行業概述
1、家用電器行業
2021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勢復蘇,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家電行業抵御了工業原材料上漲、制造業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行業發展整體保持了積極向好的良性態勢,對外出口依然保持強勁增長,而國內市場也進一步復蘇。根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與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2021年家電行業國內市場零售規模為7,542.8億元,同比增加3.4%;另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家電產品出口額6,382億元,同比增長14.1%。當前,盡管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產業結構升級、居民收入穩定、消費多元化、國家政策對綠色和智能產業發展引導以及家電行業產品標準升級都將帶來新的機會點和增長點。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一是家電行業呈現橫向跨界,家裝、家居、家電三位一體發展,家電生產企業聯合銷售渠道橫向拓展業務范圍,將朝著大家居的戰略方向推進,全屋定制、全屋整裝都成為其業務內容;二是家電企業內部呈現縱向發展,豐富完善產品類目和產品序列,企業的新品開發將圍繞著捕捉生活方式趨勢、挖掘用戶需要、解決生活痛點、推動產品創新、提供品質生活等方面來開展;三是產品依舊是立足之本,從安全、易用、健康等維度提升用戶體驗是產品競爭的重要方面,盡管我國白電市場已進入發展成熟期,但消費升級的產品趨勢明顯,提升生活質量的高端高能效家電產品仍極具發展潛能。
2021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空調市場零售額為1,545億元,同比增長4.8%。在銷售渠道上,線上渠道銷售占比接近45%,已達到690億元,同比提升14.1%;在競爭格局上,線下空調市場份額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行業前三的企業的零售量份額合計超過83%;在產品表現上,高能效產品份額持續走高,價格結構進一步優化,線下空調市場中的變頻產品零售量占比提升至98%以上,一級能效產品零售量占比提升至70%以上,2,000元以上產品零售量占比提升至87%;在產品功能上,從原來簡單的制冷和供暖已經拓展到自清潔、濕度、潔凈度、空氣清新度等方面,產品體驗的舒適性受到持續關注,新風功能產品快速發展,細分市場進一步發展,比如適用廚房場景的空調、適用老年人體質的空調以及移動空調快速發展。
2021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洗衣機市場零售額達到714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線上渠道銷售占比超過52%。在洗衣機市場的升級中,從產品類型看,滾筒產品份額一直穩步增長,其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已提至52.5%,其中洗烘滾筒產品的線下零售量份額也提至32.5%,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關注度提升,殺菌和除螨功能產品在2021年的線下洗衣機市場零售量份額分別提升至54.5%和22.8%;產品容量持續升級,大容量對小容量取代趨勢明顯,10kg-12kg機型的線下零售量份額已達到60%,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升超過11%;從線下市場分價格段零售量份額變化來看,中高端產品份額獲得顯著增長,單價5,500元以上的產品份額已達到20%;因烘干體驗可帶來省時、便捷、免熨燙、節省空間等優點,隨著國內市場干衣機技術日臻成熟,2021年熱泵式干衣機加速發展并在線下市場已成為絕對主流。
2021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冰箱市場零售額達到999億元,同比增加7.4%,國內冰箱市場頭部品牌的份額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因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結構升級影響,冰箱價格結構優化顯著,其中單價7,000元以上的產品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超過20%;從分門體的份額變化來看,四門以上的多門體冰箱在線下市場已成為絕對主流,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達到45.3%;2021年400L以上的大容積冰箱在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已接近60%。因消費者追求品質生活的意愿持續加強,促使冰箱向高端化多維發展,主要體現為“有顏”、“能容”、“藏鮮”、“增智”,即更好的外觀設計與材質、更大的容積與格局、更佳的儲藏保鮮技術、更多的智能化應用。
2021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廚衛家電零售額為1,748億元,同比增長4.3%。隨著洗碗機在國內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洗碗機零售規模已接近百億元,線上、線下市場均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1.9%和12.4%,同時產品持續升級,“洗、消、烘、存”一體化功能提升,集成化趨勢初現,嵌入式大容量的產品份額增長明顯,且13套大容量洗碗機線下市場零售額份額達到25.6%,洗碗機線下市場均價同比提升8.5%,從競爭格局上,國內三家頭部廠商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合計已突破50%。集成灶國內零售規模達到245億元,同比增長38.8%,因疫情下對高端廚電尤其是蒸箱和烤箱的需求量激增,有力推動了集成灶產品的快速進化;煙灶蒸烤一體機產品發展迅猛,成為線下市場份額最高的細分品類,其中單價13,000元以上的產品線下市場零售量份額高達57.4%;產品升級面向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發展,如配備智能語音控制功能以實現更便捷的操控體驗,將煎、炒、燉、烤、蒸等不同烹飪方式集成以實現多種烹飪場景融合等。
2021年,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生活家電整體市場規模為1,174億元,同比下降8.6%,其中線上銷售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0.9%。縱觀各品類市場發展表現,由于傳統品類市場需求增長乏力,2020年疫情居家導致的高基數以及氣溫、空氣質量等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廚房小電和環境電器整體表現不佳,而新興個護健康類小家電市場獲得快速發展,客群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也催生出許多小眾品類。因吸塵器的健康屬性在疫情背景下得以強化,故其表現尤為突出,2021年吸塵器國內銷售規模為266億元,同比增長14.5%。從細分產品來看,掃地機器人增加自清洗、清潔基站、集塵基站、自動補水等功能,市場均價也大幅提升,其中線上市場均價同比提升近44%;隨著家庭清潔需求不斷發展,催生出洗地機、蒸汽拖把等一系列新型清潔家電,其中洗地機因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更加人性化的設計銷售規模激增,如滾刷實時自清潔功能、機身更輕巧、噪音更小等,2021年洗地機線上和線下市場零售額分別實現同比增加244.7%和779.6%。
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線上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680.1億元,同比增長9.3%,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至48.8%;線下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862.7億元,同比下降1.7%,市場份額降至51.2%。家電線上銷售渠道在過去十多年間完成了從起步到擴張的進程,2020年疫情再次將其推向一個新高度,而如今隨著線下消費的基本恢復,線上渠道進入相對穩定期。從銷售情況來看,國內市場各渠道銷售結構持續優化,高端、健康、智能家電占比上升顯著,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自清潔功能空調、十字四門冰箱、洗烘一體滾筒洗衣機、零冷水功能燃氣熱水器、掃地機器人等中高端產品在線上和線下市場的銷售額均進一步提高。
2. 機器人與自動化行業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顯示,并發布2022年機器人行業5大趨勢,即機器人將被應用于更多的新行業、機器人將更易于操作使用、機器人與工人的技能將得到提升、機器人將保障生產制造、機器人將支持數字自動化技術。2021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強勁反彈,IFR預計全球安裝量將增長13%,達到435,000臺,其中美洲實現同比增長18%,歐洲實現同比增長7.4%,亞洲實現同比增長15%。IFR還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增長率在2022年至2024年可能相對放緩,并在2024年實現全年新裝機量突破51萬臺。
IFR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在2015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0%,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繼續位列全球第一。在2021年,盡管需要面對疫情、缺芯危機、原材料短缺、供應鏈承壓、供電緊張、運輸價格上漲等多重挑戰,海外疫情尚未穩定,中國依然持續承接海外制造訂單,且新冠疫情也加速推動企業“機器換人”,市場需求在國內疫情穩定情況下得到陸續釋放。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實現工業機器人產量366,044臺,同比增長44.9%,創歷史新高。同時,2021年工業機器人領域相關融資繼續保持高熱度,工業互聯網、協作機器人、物流及醫療領域機器人、3D視覺與傳感器等領域最為顯著。從行業來看,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行業重回景氣,3C產品、鋰電、光伏的需求旺盛,一般工業領域的機器人應用進一步拓展,并且非工業領域的機器人應用出現新機遇;從機型來看,睿工業數據顯示SCARA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六軸機器人等均呈現高增長態勢,其中20Kg以下的六軸機器人2021年出貨量同比增長高達48%,而20Kg以上的六軸機器人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在結束連續3年的負增長后實現同比增幅高達64%,協作機器人更是實現同比漲幅超100%。
另據IFR最新數據顯示,從工業機器人密度(平均每萬名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來看,韓國機器人密度已達到932,躋身全球首位,而中國機器人密度從2015年的49增長至246,近兩倍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26),位列全球第九,且依舊具備較大的成長空間與發展前景,考慮到制造業的柔性需求、人口紅利的衰竭、新興市場的涌現、創新技術的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
3. 智慧樓宇行業
智慧樓宇行業聚焦樓宇產品、服務及相關產業,以樓宇數字化平臺為核心,打通樓宇交通流、信息流、體驗流、能源流,為用戶提供智能可持續的樓宇建筑整體解決方案。智慧樓宇生態主要包括暖通空調、電梯、樓宇智能化(樓控)和綜合能源管理等多方面業務。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國內暖通、電梯及樓控的競爭格局都比較相似并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外資與合資品牌占比高,二是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暖通空調》、產業在線以及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央空調的外資品牌占比約為48%,僅四家廠商的份額過10%的,長尾效應依舊比較明顯;根據《中國電梯行業商務年鑒》與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電梯市場的外資與合資品牌占比高達70%,而頭部國產品牌的收入規模和市場額份額占比依然較低,2021年通力、三菱、日立、奧的斯四大品牌在中國收入預計均超200億元;樓控市場也是基本由霍尼韋爾、西門子、江森自控、施耐德等國外品牌主導。從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來看,根據產業在線、暖通空調以及長江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中央空調不含稅銷售收入為1,232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內銷占比約為90%,過去5年產業復合年均增長率為9%,中央空調應用領域主要分為住宅、商業、工業、公共建筑等,按業務類型分,ToB業務銷售占比在70%以上,收入規模接近千億元,從產業發展來看,中央空調非住宅部分周期性要小于住宅部分,與基建投資更相關,政府公建、交通運輸、數據中心、文教娛樂、醫療等下游細分領域仍保持著較好的增長態勢,長期保持較高增長的確定性強;根據國家統計局與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的產量為155萬臺,同比增長17%,以內銷為主,近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0%,保持穩健擴張趨勢,從主要廠商2020年的經營數據來看,如結合單臺電梯設備出廠均價與維保業務綜合考慮,單臺電梯對應的產值在 20萬元左右,國內電梯設備對應的年市場規模大概在2,500-3,000億元,電梯產業規模更加龐大;根據億歐智庫與長江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樓宇智能化目前市場規模相對較小,2021年約為71億元,如果中央空調、電梯這種設備型業務是樓宇建筑中的“器官”,那么樓控則是樓宇建筑中的“神經系統”,通過連接控制各類設備,實現樓宇建筑的高效低碳運行,樓控決定著樓宇建筑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高低。整體來看,智慧樓宇產業僅國內收入規模就有近4,000億元,且對應的是收入口徑,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大概率在5%-10%之間。
智慧樓宇行業迎來新的機遇,分別是“碳達峰與碳中和”、“數智化”以及“國產替代”。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確立,樓宇建筑的智慧低碳進程有望提速,建筑在全社會的能耗和碳排放占比較高,根據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建筑運行環節的碳排放在2019年國內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約為22%,而且隨著新開工建筑與存量建筑的此消彼長,建筑運行環節的碳排放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因此作為全社會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建筑領域的低碳甚至零碳進程無疑會得到強化;2021年,一系列“雙碳”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如《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等,均涉及建筑樓宇部分,旨在健全建筑能耗管理體系,提升建筑能耗監測能力、建筑節能管理能力、建筑能效水平,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政策推力加大,約束性變強,除了低碳建筑標準及行政監督等制度建設外,建筑節能升級改造、智能化運營、合同能源管理等勢必成為主要的實現手段;從市場端來看,電價改革、“限電”等舉措推動的成本上漲,使得樓宇節能改造、能源管理、數字化運營的投入產出比提升,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開始積極響應“雙碳”,進行節能改造。綜合來看,“雙碳”背景下,建筑作為全社會能耗及碳排放主源之一,節能降碳進程加快并催化高效低碳樓宇解決方案的需求爆發。數字經濟趨勢下,發展程度滯后且作為“智慧城市”關鍵一環的建筑樓宇,數智化需求無疑會大幅提升;同時,隨著通信、算力及算法的不斷進步,將從暖通、電梯等系統級控制邁向樓宇級控制,一是從“控制”到“服務”帶來的空間擴張,二是與先發優勢的國外企業差距收窄,更積極明確的信號是數智化如今正在推動電梯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電梯按需維保,按需維保“重效果”,在充分掌握電梯運行情況基礎上配置資源,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運用顯得更加重要;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就以“是否具有基于物聯網的遠程監測系統”為標準劃分不同電梯的維保方式。中央空調的國產替代先后經歷“單元機→多聯機→大型水機組”三個過程,2021年國產品牌的冷水機份額開始加速提升并取得突破,中央空調全面進入國產替代階段,未來上升空間較大;電梯國產替代進程較慢,但隨著地產紅利逐漸減弱、維保模式產生變化以及物聯網技術應用,市場格局優化有望提速。從中長期來看,在“高外資占比+低市場集中度”的市場結構中,智慧樓宇行業競爭機會增多。一方面,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占比較高,“雙碳”正在加速推動節能升級改造、智慧運營等;另一方面,隨著數智化水平提升,智慧建筑的投入產出效應正在發生質變;此外,競爭格局優化節奏也在加快。
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依然持續反復,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也更為錯綜復雜,而且銅、鋼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強勢走高,與此同時能源變革、IoT化、數字化、元宇宙等正全面拉開序幕,創新層出不窮,各種不確定性和緊迫性交織在一起并成為新常態,美的經歷了比去年疫情期間更為復雜的外部環境。盡管面對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動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盈利端的壓力,但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充分彰顯了美的集團的經營韌性。雖然不確定性增多,但科技推動變革依舊是時代的主旋律,美的堅持以科技領先為核心的四大戰略主軸,實現ToB和ToC業務的并重發展,推動國內與海外業務的雙重質變,以創新、突破和布局為主基調,進一步深化發展五大業務板塊進入新階段、推動四大戰略主軸落地,在管理體制、結構、機制等方面持續創新、突破并取得進展。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434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86億元,同比增長5%。
1、以用戶為中心,聚焦場景化產品布局,利用美的多品類優勢和數字化手段,持續推動全價值鏈優化,以實現業務場景、產品和服務升級
延續“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略變革,在面向用戶的業務場景、產品和服務上進一步深化對用戶的價值。立足用戶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科技盡善、生活盡美”的企業愿景,深入融合科技創新與家用電器,基于用戶需求和消費趨勢,以廳室、陽臺、廚房、衛浴等空間為依托,結合美的自有產品及生態合作產品,利用IoT技術全面深化家居服務,提供全屋智能綜合解決方案,使家居生活更加高效、便捷、健康和舒適,打造業內領先的智能家居服務平臺。美的自主搭建集市場、用戶、輿情等數據于一體的大數據平臺,構建大數據創新企劃中臺,落地大小數據雙輪驅動的產品創新,圍繞企劃流程,實現單品企劃與智能場景企劃流程的融合;行業首創企劃通系統,覆蓋企劃工作全流程,通過實現跨部門數據流通和整合內外部全價值鏈數據,提升數據流通效率,縮短新品開發周期,同時通過智能分析、智能預警、智能預測、智能決策、智能管控,獨創企劃輔助智能決策模型,賦能企劃決策;相較傳統的市場調研,大數據創新企劃中臺的智能化市場掃描效率提升50%以上,可密切跟蹤上千個品類,探索市場機會與用戶需求變化趨勢,已覆蓋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進一步夯實美的全球企劃能力;通過大數據平臺賦能,使數字化營銷向C2M模式延伸,通過用戶洞察與用戶研究,賦能品牌與產品,利用市場對新品的實時反饋精準定向市場營銷工作;通過全球數以億計的用戶觸點感知用戶、盤活用戶信息,實現與消費者實時交互,緊密銜接創新供求信息,產品開發由鏈狀模式轉為閉環模式。此外,美的在產品工業設計方面持續創新引領用戶體驗和交互升級,2021年獲得141項工業設計榮譽,其中包含德國紅點獎41項、iF設計獎49項、美國IDEA獎40項、日本G-mark獎11項。
智能家居廳室場景領域:
美的家用空調基于用戶需求、場景及生態持續探索產品創新,引領行業創新趨勢。COLMO AirNEXT“空氣進化主機”采用可插入式空氣模塊,滿足不同年齡段用戶對空氣的需求,開放生態接口,升級旋流無風感,風速、溫度更加自然穩定,搭載OTA在線升級技術,基于位置、天氣、使用習慣等大數據,提升多場景下空氣健康舒適性和操作智能便利性,可主動識別環境信息為用戶提供智能空氣解決方案;美的領航者二代家用中央空調集成全屋中央空調、地暖、新風、加濕于一體的家居系統解決方案,是行業首款獲多聯機盤管高溫殺菌認證的產品,殺菌率達99%以上;COLMO家用中央空調依托包豪斯美學,集成全屋溫、濕、風、凈、鮮的五維調節及智能專家系統,實現一屋一氣候和全屋主動調節,靈活實現小三房、大平層、別墅等各類場景需求;美的旋耀 iColor專屬定制空調采用創新多色織布工藝面板“炫彩磁吸貼Color Panel”,基于用戶需求的大數據分析,提供外觀和功能模塊庫,用戶可自由定制不同模塊組合,后臺實現定制化產品派生和生產配送,快速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中國尊藝術柜機和領鮮者藝術柜機是美的空調在美學、舒適、健康等方面的代表作,中國尊柜機搭載S+級無風感、新一代雙混動新風、智能中央語音系統等創新技術,領鮮者則集合全域無風感、全域換新風、全域語音系統三大維度科技于一體;美的在2021年還推出7款行業首批與華為HarmonyOS系統合作的空調產品,實現一觸即連、極簡交互、服務直達等全場景用戶體驗。美的家用空調持續深耕海外市場,在窗式空調、除濕機及移動空調等品類市場不斷開拓的同時,還積極引領行業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繼2020年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署杰出貢獻獎后,憑借R290分體機產品在2021年再次全面升級,成為空調行業內唯一連續兩次獲得德國“藍天使”認證的公司,目前該“藍天使”認證的R290分體機已正式向歐盟及全球市場發售。
美的推出全新Dual Flow對旋風扇,榮獲2021年韓國好設計獎,跨界引入航空動力雙轉子渦輪發動機技術,行業內首創采用雙葉對旋,通過轉速比調節產生對旋氣流,實現多種風感,滿足不同場景的用戶需求,產品還搭載與重慶大學的合作創新技術,根據環境溫度動態調節風速,同時搭配凈離子除菌、3D搖頭功能;美的可拆洗塔扇采用行業獨創的可全身水洗專利設計,解決塔扇風道難拆洗的痛點,一鍵拆分即實現風道系統水洗,提供凈風體驗;美的微電解水洗空氣冷塔扇采用創新微電解除菌,自來水電解為殺菌水,殺菌效率高達99.9%,搭載空調級灌流風輪和濕簾瀑布沖刷以深層洗滌空氣,提供健康清潤潔凈風。
美的推出涼白開智能即熱電水瓶,通過自主設計的板式水冷換熱器,實現沸水的快速降溫以快速制備55℃溫開水,有效節能60%,通過研究雙泵控制系統,優化多感溫探頭+PID算法,實現6種水溫的調節,可持續制備溫開水,經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的殺菌率大于99%,領先行業水平;COLMO家用TURING臺式氣泡水直飲機,首創行業多項新技術,重新定義高端飲水標準,集水質過濾、超級制冷、多段溫控、氣泡水口感可調技術實現一機多用,搭載HiDrink飲水管理系統,可實現科學定制飲水方案、身份識別自定義取水、智能飲水提醒、飲水報告生成等功能,為用戶打造科學健康的飲水方式,打破行業傳統制冷模式,相比常規制冷技術下降5℃,冷水量提升50%,并采用四維殺菌創新技術,確保水質天然純凈。
美的持續將“深度清潔,全屋覆蓋”的理念融入產品設計中,推出集吸塵、拖地、除菌三合一的Eureka智能殺菌洗地機,其先進的“深度清潔”技術可快速完成對大顆粒干濕混合垃圾、頑固污漬及死角垃圾的有效清潔,產品獲得行業多個獎項,累計專利申請達50項,其核心技術包括行業首創的集成實時電解水殺菌、集成滾刷烘干、集成自清潔控制、集成自行走助力以及靜音風道設計結構等;美的Z7智能無線吸塵器產品成功實現在高端市場突破并榮獲艾普蘭獎,獨創智能維護清理解決方案,在吸入功率、續航時間等方面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擁有百余項專利技術,其核心技術包括高效BLDC電機、高效流道以及新一代減震降噪技術等,此外還應用數字化智能控制技術、軟包高儲能電池技術、快速充電技術以及AIoT軟件技術;美的全新一代“掃、拖、洗、烘”一體化家庭清潔機器人W11采用滾刷自動抬升技術,打造一站式自動清潔系統,應用行業內首創先掃后拖、掃拖分離、干濕分離的清潔模式,同時配置自動補水、自動回洗、自動烘干等功能,搭載超過30組傳感器,嵌入自主研發的NaviPolar3.0算法,提供更加高效與智能的使用體驗,還榮獲2021國際CMF設計獎。
智能家居陽臺場景領域:
在用戶消費行為多元化趨勢下,新場景成為定義新產品的必備要素,而陽臺逐步成為彰顯家居個性審美的窗口,洗烘套裝成為陽臺由晾曬區轉換為休閑區的新需求,同時“懶宅”文化盛行,智能化、一鍵式服務需求上升,居家干洗、多衣混洗等場景應運而生。COLMO AI輕干洗技術針對當前用戶高端衣物或特殊衣物無法居家洗滌的痛點,突破性的將高能蒸汽技術應用到洗衣機領域,顛覆傳統洗滌方式,獲評第十七屆(2021)中國家用電器創新成果“年度技術創新成果”,采用一種干態飽和高能蒸汽,利用優異的傳熱、傳質性能,通過高能蒸汽對纖維內部高效穿透,達到深度去皺、除塵、護理等效果,實現5分鐘A級快速祛味,除菌率達99.9%,COLMO輕干洗2.0技術中的“大容量雙驅脫水型雙滾筒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高濕環境下長效等離子除味殺菌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洗衣機用新型電極催化涂層特效技術應用及產業化”等成果還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國際領先”認定;行業內首創基于電催化涂層和特殊電極制備技術的藍氧科技,完成防串色、白衣凈白、整機長效抑菌及有害物質降解技術,革新特殊污漬洗凈效果,從傳統的5種污漬擴展至32種特殊污漬,洗凈比均達到A級。輕干洗技術和藍氧科技進一步推動洗衣機行業技術創新與進步。
COLMO星圖洗烘套裝搭載輕干洗2.0技術,精準控制蒸汽飽和度、溫度和節拍速度,一鍵智控,除塵不傷衣,蒸汽發生裝置小型化設計,結合全新的二次加熱流道設計,有效解決使用痛點,納米級高能軟蒸汽,結合超感知慧眼系統,對衣物濕度、重量、水質、天氣等進行大數據云端物聯網計算,實現最佳洗烘護理效果,產品還獲得德國紅點獎、美國IDEA獎等殊榮;小天鵝本色系列洗烘套裝,搭載藍氧科技,實現行業最薄平臺和最大自由取物口徑設計,有效解決衣物串色、特殊污漬、占地面積大、彎腰取物等一系列使用痛點,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國際領先”認定、2021年“紅頂獎”以及金選獎“藍氧除菌革新產品專項獎”,本色干衣機全新開發羊毛柔烘平臺,成為國內首款獲得羊毛藍標認證的烘干機,有效解決羊毛不宜烘干、縮水、褶皺等問題,首創采用集成式多層濾網設計便于清理,除塵濾高達98.6%;東芝XP1系列洗烘一體機產品創新性的將超微泡和微氣泡技術疊加在一起,開創雙氣泡洗滌技術,進一步提升產品洗凈力,同時大幅優化原有熱泵系統,拓寬風道面積,將7kg快速洗干用時縮短至97分鐘,效率提升10%,引領日本行業趨勢,并獲得2021年度GOOD DESIGN AWARD、MonoMax家電大獎等榮譽;東芝T11系列洗衣機采用榫卯外觀結構和極簡鋼化玻璃門,開拓多種規格容量的單洗新外觀機型,并首次搭載WIFI功能實現遠程操作,特有的超微泡功能通過前端腔體加壓后端的特殊微孔出水結構,可產生億萬超微氣泡瞬間瓦解皮脂、油脂,達到深層清潔效果,特殊Greatwaves程序可通過調整洗滌節拍產生強大水流實現與加熱相同的洗滌效果,Steam Care功能產生80℃高溫蒸汽,達到除菌除皺的效果。
智能家居廚房場景領域:
以用戶為中心,圍繞用戶烹飪的核心訴求美味、保鮮、營養、健康、高效、便捷等方面進行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技術突破以及智能場景的拓展。COLMO TURING系列冰箱搭載首創行業自動開關門技術,更加便捷與智能,支持離線語音開關門和冰箱調控,可在線支持更多交互智聯功能及服務,通過美居授權作為語音入口,實現全屋智能家電聯動;微晶功能再升級,針對各類生鮮提供最佳儲鮮方案,有效抑制水產生鮮嘌呤含量,并搭載太空生態倉,智能識別和調節食材濕度,高濕時自動開啟藍光功能,提升食材花青素;TURING營養空間站冰箱以“機器理性”的深層次“營養”視角,通過AI多維營養科技為用戶帶來營養均衡智能管理,滿足家庭健康營養需求;東芝霧語冰箱以“霧化保鮮”科技傳達新鮮之道,搭載東芝專利技術UNIT透濕膜,即一種透濕不透風的多孔質高分子纖維材料,通過這種薄膜材料實現透濕不透風效果,防止冷風直吹果蔬,并輸送直達果蔬細胞的細膩水汽,營造適合果蔬存儲的恒定保濕環境,實現果蔬7天鮮活,同時具備三種速凍模式,即熱物直放、蔬菜冷凍和蔬菜干燥,通過低溫冰鮮、快速微凍和原味解凍等模式精準匹配食材所需儲存環境,保持食物最佳口感和營養成分,60分鐘急速制冰,獨立空間潔凈不竄味,還具備iTouch輕觸開門功能;美的首款美式冰箱首創金屬質感助力把手,結合中國傳統榫卯工藝,實現古典美學和現代設計完美融合,通過PST+超磁電離凈味技術實現19分鐘急速凈味,除菌率高達99.9%,面板采用碳離子晶鉆工藝和高溫燒結拉絲紋理,體現豐富的層次感及親膚觸感,并具備抗污防指紋的功能,內部面食空間通過獨特的微孔擾流技術有效避免面食儲存干裂的問題;美的冰箱積極與華為等深度合作,美的全球首款HarmonyOS冰箱于2021年6月在華為商城全面開售,通過將手機觸碰冰箱,即可實現無APP秒級配網,并可掌握箱內食材新鮮度,還可根據存貯的食材快速生成海量菜譜,享受一鍵預約售后服務。
COLMO星圖SV8油煙機,首款四區攏煙與360mm超薄設計的產品,吸力可到26立方米/min,最大風壓1100Pa,獨創的AI輔助烹飪,在點火瞬間即可自動進入智能吸煙狀態,根據油煙濃度自動調節合適風量,自主研發的AI主動降噪模塊,最低可達42dB,讓用戶專注烹飪,創新設計的平面燈光,可根據環境調節,讓烹飪空間更加明亮,雙段油網和油杯的創新設計,可直接使用洗碗機清潔;新靜吸系列玲瓏油煙機,強化“輕松吸、輕松洗、輕松控”的用戶心智體驗,提供健康、潔凈、智能的烹飪體驗,延續雙吸設計,創新“A3腰”纖薄設計,360mm縱深纖薄嵌入,360mm機架靈活換裝,雙風道黃金分割比,輔以290mm機身,同時兼容蒸煮、爆炒場景,全新的雙段油杯、快拆設計實現高效清潔,創新小方塊大燈還原實物本色;超薄燃氣灶Q81U系列產品采用行業領先的上進風點火技術,節省空間,臺面首創一體式無縫設計,便于清潔,臺下25mm勁薄機身,最大限度兼容洗消組套安裝問題,超薄上進風結構設計包含多項專利技術,最大程度滿足拓展應用;富氧灶Q63-M系列產品行業首創碟形富氧艙混氧技術,藍火直噴,實現食材快速斷生并留存營養,并在烹飪質量方面有大幅提升。
美的F70洗碗機搭載ADS智能投放專利技術,提供餐具洗護全流程智能解決方案,精準定量投放洗滌劑,360°全方位高壓沖刷油污,實現中式重油餐具輕松洗凈,同時采用變頻技術達到44dB超靜音的效果,提供品質生活體驗,另外針對少量餐具提供分層洗功能,借助100℃高溫滅菌熱風,實現四星級消毒標準,確保餐具安全潔凈;COLMO TURING系列洗碗機以鋯石藍為主色,整體設計采用理性幾何形態,體現極簡、高端、大氣的設計精髓,采用洗碗液AI智能投放系統,內部裝載突破傳統限制,上下層均能擺放碗碟,具有 15套容量和一級水效表現,獲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四星級消毒認證,一周離子鮮存通過德國VDE認證,除菌率達到99%以上,提供天然高端洗護;美的推出200Q11消毒柜,775mm高度完美契合中式櫥柜結構,180L大容量全新定義廚房收納,實現對餐具、刀具、砧板一機收納,搭載模塊化碗籃,一餐一消,獨立取用,紫外光波中溫二星消毒,適合不同材質餐具,負離子凈味保管確保存儲無異味,智能AI暖盤提升使用體驗。
美的在2021年推出一系列創新電飯煲產品,雙閥低糖電飯煲在堅持做好米飯和低糖的基礎上,通過創新雙閥設計和控制技術優化,實現18分鐘快速飯、30分鐘快速粥的功能,產品也獲得德國iF設計獎;全自動電飯煲圍繞用戶煮飯煮粥的全流程,通過創新重構,實現全自動進米進水、全自動洗米、全自動精控米水比、一鍵全自動烹飪的全新技術突破,產品獲得韓國好設計獎、美國IDEA工業設計獎;MiniMore多功能電飯煲是針對年輕精致人群設計的一款模塊化組合的一機多能產品,可以實現IH電飯煲、IH恒溫爐、IH煎鍋/煮鍋的功能,可適用于居家、戶外等不同烹飪場景,同時獲得多個國際設計獎項;美的推出“升降可調煎烤機”,搭載行業獨創的拔桿無級升降技術,實現煎烙厚薄隨心,滿足烹飪不同厚度食物需求,實現0~35mm隨心盤間距;圍繞“大健康”消費趨勢,美的推出“抗菌系列煎烤機”,通過在涂料中添加抗菌劑和殺菌劑,能有效的殺死細菌和破壞細菌滋生環境,烤盤抗菌率達到99%以上;美的無煙烤架搭載內循環水冷凈化吸煙系統,無需耗材就能實現油煙凈化,在客廳也能享受燒烤的樂趣,具備可拆洗結構設計,易于清洗。
美的MINI20燃卡料理平臺得益于領先的小型化磁控管技術,產品采用行業內體積最小、功率最高的Q12磁控管,實現微波爐容積率提升24%,適用于小廚房空間,首創MIX燃脂算法,蒸、微、烤三重技術結合,實現美味健康料理,搭載華為鴻蒙系統,共享健康數據,打造私人燃脂管家;美的“極炙烤”系列產品采用石墨烯發熱管技術,實現烤管0.2秒即熱,1300℃高溫輻射,解決“預熱長、烤制慢”的電烤箱使用痛點;美的R5嵌入式微蒸烤一體機集成微、蒸、烤、炸四種烹飪方式,配合高端TFT和人性化交互界面,讓用戶輕松烹飪。
COLMO I2000大通量廚下凈水機,應用多項創新技術,通過雙維自凈系統,即緩流剝離和深層旋凈,開創性的將RO濾芯壽命延長至10年,引領行業發展;搭載全時零陳水技術,全自動沖洗濾芯,確保每一杯都是鮮活好水;升級PR前置濾芯,采用風琴式結構設計,納污能力提升8倍;采用第三代提拉式換芯方式,實現兩步換芯的簡化操作,該產品贏得行業和市場的廣泛認可,榮獲“凈水價值產品獎”和“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
智能家居衛浴場景領域:
堅持從用戶使用場景核心需求出發,在核心性能上進行持續突破,美的電熱水器在相變儲能、超短雙膽產品上進行突破,做到同容積行業最小體積的產品,并在內膽防腐方面提出免清洗電子陽極概念引領行業發展;美的燃氣熱水器首創一級恒溫、一級靜音的行業標準,主導制定行業恒溫分級標準《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全程智能恒溫分級評價技術規范》,聯合中國家電研究院發布《中國人健康沐浴白皮書》,致力于解決家庭用水環境中的沐浴水溫波動問題,同時打造親膚技術,推出微氣泡、沐浴恒溫曲線,毫米波個體識別等拓展用戶使用場景,提供更舒適的沐浴熱水解決方案。
美的F6032-HW8(HE)電熱水器是首款智能調溫定制沐浴電熱水器,配備第三代電子恒溫閥,突破電熱恒溫瓶頸,定制電熱正負0.5°C,可根據膚感定制沐浴,針對不同用戶提供定制化沐浴熱水模式,通過智能云管家學習記憶用戶洗浴習慣和規律以自動加熱從而實現節能省電,通過免清洗電子鎂棒避免影響水質以解決行業長期痛點,搭載磁凈阻垢閥,阻垢率可達90%以上,顯著提升用水品質;美的HL6恒溫王燃氣熱水器是行業首款獲得一級恒溫認證的產品,首次應用國際領先的全新恒溫技術,搭載ADRC2.0自適應恒溫算法和智能啟停恒溫閥,實現硬件精控、軟件精算雙重升級,啟停恒溫提速70%,出水恒溫提速37%,有效改善中途啟停、多點用水、水壓波動的沐浴恒溫體驗;美的還開發上市多款行業首創的智慧衛浴產品,美的智能浴室鏡是行業首個搭載電子芯片與干燥存儲的智能鏡柜,整體鏡柜分成常規囤貨區、健康殺菌倉、開放柜體、美妝干燥倉四大區域,實現一柜多用,鏡面表層擁有智能除霧科技,一鍵開啟鏡面防霧功能,美妝干燥倉采用全新一代半導體除濕技術并搭配360°風道設計,可保持干爽,采用高強度紫外燈管并搭配移動式收納掛架,非接觸式殺滅細菌,除菌率高達99%以上,還搭載智能語音控制系統,輕松控制全屋家電,一體式觸控屏顯,操作便捷,時間、天氣、溫度情況可隨時掌控;美膚花灑是行業首個可遠程控制熱水器的智能花灑,并集成除氯美膚濾芯,美膚龍頭也集成美膚濾芯并可顯示實時出水溫度;氣泡潔面機是行業首個為潔面專屬的智能調溫熱水器,通過1.8億個/升的高濃度微氣泡,油脂去除率達到99%,實現深層清潔。
實施“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美的標準走出去”的戰略
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投入的領先實現成果的領先、趨勢的引領、行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研發環境的改善。創新體系建設,以“用戶驅動+差異化技術驅動”的雙驅動模式,運用數字技術改造研發全價值鏈,深度融合大數據分析,推動產品持續領先。不斷創新產品研發模式,圍繞產品領先戰略,構建優化“三級技術委員會”、“四級研發體系”組織維度與“三個一代”技術維度相結合的新型研發模式,支撐未來全品類的“第一、唯一”目標。圍繞用戶需求,區分不同組織和技術進行創新產品開發、先行平臺研究、關鍵零部件攻關、差異化賣點布局以及基本性能提升,通過全球產品群開發,搭建全球產品平臺,構建科技領先能力。截至2021年底,美的已有1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設計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位長期合作的院士和8個院士工作站(室),超過60個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設計中心或重點實驗室。
美的集團始終堅持對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研究,2021年美的主導開展的“R290新一代房間空調器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多聲源振動及噪音控制技術在風冷冰箱中研究和應用”、“高濕環境下長效等離子除味殺菌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水平對置磁懸浮變頻離心壓縮機技術研究及應用”、“極炙烤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高品質IH電熱炊具功率調控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新型高效變頻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廚房空氣健康管理油煙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及“低碳高能效換熱器關鍵技術在家電產品中的研究及應用”等百余項技術經過權威鑒定,均被認定為“國際領先”。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美的空調憑借“建筑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項目,再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此外,美的還獲得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減排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在從事核心技術研究的同時,美的持續加大研發成果的轉化。截至2021年底,美的(含東芝家電)專利授權維持量超過7萬件,2021年在全球范圍內申請專利超過10,000件,獲得發明專利授權超過3000件,其中海外發明專利授權超過1000件。美的持續推進專利質量提升工作,在2021年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項評選中斬獲多項榮譽,其中“可隱藏送風口的空調器”榮獲中國發明專利獎銀獎,“電水壺”和“無線充電手持式除螨儀”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獎銀獎,另有“噴氣增焓空調系統”等技術獲得20余項優秀獎。
2021年,圍繞“科技領先”戰略主軸,通過實施 “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夯實標準化工作,進一步推動美的標準化戰略,建立集團和事業部兩級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成立集團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通過“標準創新+產品創新”并聯雙驅動模式,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的技術標準,并主動參與各類標準的制訂與修訂,積極為行業技術標準化做出貢獻,努力為用戶、合作伙伴和行業創造更高價值。截止2021年底,美的累計參與制訂或修訂技術標準1347項,其中國際標準41項,國家標準514項,行業標準277項,地方和團體標準515項。美的還成為TC212/WG7無尾家用電器智能控制技術工作組和TC212/WG10傳感器工作組組長單位,并連續四年入選“企業標準領跑者”,涵蓋32類產品的38項標準。美的家用空調和廚熱分別獲批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智能云多聯機入選2021年度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美的參與制訂的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兩項團體標準《電飯鍋內膽通用要求及評價規范》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動炒菜機》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同時美的冰箱還榮獲第一屆安徽省標準創新貢獻獎。
2021年,美的在智能家居方面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家用電器智能化評價要求》、國家標準《家用電器專用智能功率模塊技術規范》;在樓宇科技方面,倡導行業提升多聯機品質,牽頭制訂多聯機行業首個可靠性提升標準;在產品關鍵性能方面,參與制訂國家標準《熱環境的人類工效學-交通工具內熱環境評估-第 3部分:熱環境舒適性人體評價》、《熱環境的人類工效學 人體冷熱應激評估與管理》、《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噪聲測試方法 風扇的特殊要求》、《家用電器及類似器具電磁場相對于人體曝露的測量方法》、《洗碗機能效水效測試用標準餐具》、《家用和類似用途電烤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商用微波爐的特殊要求》、《家用和類似用途嵌入式電烤箱能效測試用磚標準樣品》、《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噪聲測試方法 真空吸塵器的特殊要求》、《表面清潔器具 第1部分:試驗材料和設備的通用要求》、《表面清潔器具 第 3部分:濕式地毯清潔器具 性能測試方法》;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參與制訂國家標準《家用和類似用途電自動控制器 電動門鎖的特殊要求》、《房間空氣調節器用全封閉型電動機-壓縮機》、行業標準《電自動控制器濕度傳感器》、《家用制冷電器用鋁制內襯板組件》、《家用熱泵干衣機用標準》;在綠色健康方面,參與制訂《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房間空氣調節器》、《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電冰箱》、《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電飯鍋》、《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電風扇》、《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破壁料理機》、《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真空吸塵器》、《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家用微波爐》、《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多聯式空調(熱泵)及類似機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空氣源熱泵冷熱水機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高溫熱泵機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機房用空氣調節機》、《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房間空氣調節器用壓縮機》、《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掃地機器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家用電器制造企業》等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在領跑者標準方面,參與制訂《綠色產品評價 家用電器 第1部分:電冰箱、空調器和洗衣機》、《電風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多聯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具有無風感模式的分體式房間空氣調節器(2021)》、《多聯式空調無風感制冷運行特性認證技術規范》、《“領跑者”標準評價要求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等;在國際標準方面,參與修訂IEC 60436《Electric dishwashers for household use-Methods for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參加IEC/TC59/SC59D組織的IEC 60456修訂工作,美的提出的IEC/59L NP 63XXX電飯鍋性能標準提案已獲正式立項,而IEC60335-2-15有關電壓力鍋標準提案已進入正式標準文稿詢問(CDV)階段,IEC 60705的5項微波爐性能標準提案目前也已進入工作草案(WD)階段;美的提出的兩項國家標準提案《家用和類似用途電自動控制器空中下載(OTA)技術要求》和《智能語音控制器通用安全技術要求》亦獲批立項。
3、深化渠道變革轉型,持續提升渠道效率、重塑零售服務與ToB服務能力,實現用戶直達
堅決推動垂直效率提升和橫向協同效率提升,圍繞用戶需求加速零售能力發育和零售轉型。通過直營零售變革,不斷推進線下渠道的“垂直效率提升”,已有超過90%的線下專賣體系零售商可向美的直接下單采購,完成代理商向運營商的轉型,不斷優化全渠道庫存效率,存銷比降低20%;通過組織架構變革有效支撐“橫向協同效率提升”,通過強化運營中心實現“運中主戰”和全品類深度協同融合,通過運營中心的公司化運作實現“一個美的”面向市場,確保用戶服務和體驗的一致性。
2021年,美的電商銷售占比繼續保持在45%以上,線上與線下市場進一步加速融合,圍繞不同渠道的層次與特性以及用戶需求和購買方式的變化,美的以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牽引零售轉型,不斷重構和匹配市場零售運營體系,構建面向終端零售的用戶直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以用戶體驗為牽引,精準切入用戶消費場景,搭建起覆蓋全渠道縱深的專賣店網絡,在國內的建材家裝渠道累計建成逾900家智慧家門店,并進一步深化與頭部家裝企業合作,在區縣級市場布局超過2500家旗艦店,在鄉鎮級市場建成超過11000家多品類店;二是面向零售環節,以家裝用戶為中心搭建沉浸式全屋家電3D樣板間,提供漫游式購物體驗,實現精準推薦及專屬智能導購,聚焦套購提升,搭建家裝套購服務鏈路和專屬權益體系,向家裝家電一體化服務轉型,為家裝用戶提供省時、省錢、省心的全面解決方案;三是積極擁抱新業務新賽道,在拼多多、抖音、快手和小紅書等新興渠道,完善產品布局,優化營銷評價體系,推動美的電商經營中臺建設,推動渠道核心店鋪自營,強化經營一致性與效率,打造DTC能力;四是專項推動產品結構突破,通過數據洞察精準識別用戶需求,利用新玩法驅動新興品類增長,提升智能場景運營能力;五是持續優化售后物流服務體驗,包括送裝一體、一日兩配、送貨上門及退貨上門取件等服務,推動供應鏈數字化和供需效率優化。
借力數智驅動實現用戶直達,從用戶需求和服務場景出發,在用戶體驗、用戶運營、用戶服務等方面啟動一系列的業務變革。基于底層數據能力進行用戶需求洞察,通過用戶生命周期管理、會員及私域運營更好的服務用戶,增強用戶粘性。首先,圍繞“用戶體驗”,以凈推薦值(NPS)牽引全價值鏈用戶體驗提升,NPS值相較2020年提升25%以上;其次,在日常經營中加大用戶運營,推進會員體系和私域流量建設,深入推進產品的智能化和IoT化,截至2021年底累計注冊會員數突破1.1億;再次,加強數據中臺建設和商業數據分析,通過對用戶消費行為數據分析,有效輔助數據化經營決策。
深化推動用戶服務體系的業務模式變革和數智化轉型,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屋智能家電服務解決方案。一是以用戶視角重構服務流程,全新設計服務藍圖,覆蓋18個核心場景,解決214個服務痛點;二是加快智能交互建設,上線語音報裝報修機器人、H5文本機器人、IoT主動引導激活和報障功能,全年分流處理400萬單,一級故障提示率達87%,并在行業首推“文字+視頻+語音”的立體交互客服,賦能解決復雜場景,用戶滿意度達98%以上;三是全面構建數字化運營服務云中臺,直通服務網點,推動工程師與網點咨詢場景全覆蓋,通過業務數字化轉型驅動全鏈路效率提升,解決問題數量達 50萬,平均響應時長縮短至120秒;四是深化工程師運營模式變革,上線大數據智能派單,實現工程師直連,2021年實現全品類工單直派數量超過4,200萬;五是持續引進新技術和新工具賦能工程師服務,全面建設工程師自主學習平臺,開發上線113門新課程,超過20,000名工程師已具備多品類服務能力,并引入AI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全面保障安裝質量,同時還研發第四代空調智能變頻檢測儀,助力工程師服務提效;六是轉變服務模式以提供更佳的用戶體驗,全面實現智能小家電產品的以換代修售后服務,全年更換近41萬臺產品,換機周期短至3天。
深化ToB業務模式的變革轉型,基于集團五大業務板塊,面向全行業客戶,推動從傳統硬件產品組合向場景化解決方案升級,進一步擴大在ToB工程市場領域的銷售規模和品牌力,同時對現有的客戶、產品、業務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改善業務價值鏈的整體盈利能力。強化跨產品事業部的橫向協同,圍繞信息互通、商機共享、市場策略、資源配置等方面,形成常態化的專項對接機制,除傳統家電行業外,還通過全行業解決方案的建設與推廣,在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以及數字化創新業務等ToB領域開展協同銷售。在行業縱深領域,以傳統房地產、工農商建等業務作為切入點,持續擴展合作產品類目,緊抓存量市場的增量機會,不斷實現增長突破。在組織效率提升方面,以市場為導向,并通過組織架構優化、薪酬激勵機制改革等措施,對組織、人員、考核、激勵等不斷改進,實現組織激活與效率提升;在業務模式變革方面,通過對現有市場、行業、客戶的全面梳理,主動適應各行業的發展與變化趨勢,基于市場需求進行組織資源的適配,提升面向不同行業的專業銷售能力,強化服務商體系能力建設,深度優化供應鏈能力,打造基于LTC全流程價值鏈的綜合能力;在銷售業務拓展方面,以拓展新行業、新客戶、新類目作為實現業務增長的突破點,提升面向不同行業的專業銷售能力,2021年工程業務出貨同比增長接近50%。此外,為保障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持續強化內外部經營風險管控。
美的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新型物流企業安得智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端到端數智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對內支持服務方面,在美的集團推動T+3業務模式變革背景下,安得智聯深入推動渠道物流變革,全面推進B2C物流能力建設,基于用戶需求、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建模算法,優化整合全國倉網布局,推動統倉統配業務模式拓展至零售門店,通過渠道庫存全面統籌和倉配服務統一運營,提升渠道效率和支撐用戶服務全面標準化與數字化。2021年,安得智聯面向生產物流、倉儲、干線、城配、送裝的全流程打造一體化、智能化的供應鏈平臺,并與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院合作共建“智慧物流與供應鏈聯合研究中心”,在配送車輛路徑規劃、網絡化制造物流的調度與控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在生產物流領域,通過集約運輸、智能倉配管理(VMI)、廠內物流、運包一體化四大服務產品以及數字化與智能化建設,促進美的供應鏈業務變革,實現庫存優化、透明可視,初步達到少人化、數智化、柔性化,已在多個生產基地設立VMI中心,同時服務上千家供應商;在倉儲領域,2021年正式建成并啟用首個高標準大件自動化倉,配備AGV、堆垛機、環形穿梭車等智能設備,利用自動掃碼、貨型檢測、貨到人揀選、自動到車出庫等先進技術,實現智能無人倉儲管理,同時已在全國140多個城市布局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上千個前置倉,倉儲總面積超600萬平米;在干線城配領域,通過零擔干線網絡實現城市間直達,并借助路由規劃實現最優時效配置,同時強化末端網點培育與拓展,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在送裝領域,2021年安得智聯構建一體化送裝及售后平臺,整合線上和線下業務,拉通銷售、物流、售后等多個環節,并在售后體系內部打通全鏈路,建立平臺工程師直管直付模式,實現標準化、可視化的送裝全流程,目前送裝網絡包含超過 3,000個送裝網點和32,000余名專業工程師團隊,覆蓋國內2700多個區縣,2021年履約訂單量超過1300萬,送裝服務觸達上千萬用戶,并在國內大件送裝服務領域實現領先。
在對外業務拓展方面,安得智聯秉持與客戶共建共創共享的經營理念,有效支持企業客戶渠道效率提升和銷售增長,聚焦行業客戶和產業縱深,持續強化零擔、干線城配、送裝一體等核心能力建設,不斷優化客戶服務體驗,市場份額逐年穩步提升。通過為客戶提供從原料到成品的生產精益物流、線上線下(300959)一盤貨、ToB/C一體化、倉干配一體化及送裝一體化服務的系統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推動渠道變革與供應鏈效率優化,助力客戶持續發展。借助美的行業領先的渠道變革轉型經驗和完善的智能供應鏈體系網絡,安得智聯已服務數千家企業,客戶遍布家電家居、消費電子、食品飲料、母嬰、日化等多個行業。2021年,安得智聯的美的集團“一盤貨”供應鏈變革創新案例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名單,通過全渠道“一盤貨”進一步支持企業客戶建立全價值鏈運營指標監控體系,持續優化成本費用,強化風險管控能力,為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加速推動全球突破,強化海外本地化運營,深化東芝家電協同整合
進一步推動全球業務布局,穩固美的全球化的基礎與能力,搭建全球供應協同機制,強化全球制造布局和海外本地運營,優化全球物流體系和服務體系,推進產品全球化與區域化,海外業務遍布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前瞻性的布局全球用戶研究網絡并成立本地化消費者與市場洞察組織,建立數字營銷生態系統,圍繞全球各地的用戶需求和消費習慣變化趨勢,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用戶全鏈路觸點,持續優化和匹配用戶增長型市場零售運營體系。重構海外銷售運營體系,持續深化面向用戶的數字化轉型,建立端到端的采購和銷售訂單履約流程、工具、運營機制以及信息拉通,實現海外計劃及訂單履約在線化、可視化。著力建設海外商業智能系統,不斷強化以數據為基礎的商業決策能力,搭建海外移動經營數字駕駛艙,已覆蓋全球23個海外分公司,包含銷售、財務、供應鏈、產品、電商等領域的45項關鍵指標,并實現業務實時在線、數據透明共享和風險預警,以提升海外核心領域業務經營效率。
2021年,美的建立以美國、巴西、德國、日本、東盟為突破口的全球戰略,成立海外品牌建設專項,明確戰略市場用戶細分、產品地圖、品牌矩陣和本地化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規劃,并在用戶洞察、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組織強化等方面加大資源投入,確保相關戰略的落地執行;持續完善海外渠道布局,以用戶為中心,推進海外渠道向零售終端轉型,新增海外自有品牌銷售網點超過43000家,累積總數達到15萬以上,持續推動渠道扁平化以改善渠道數據透明度;通過建設海外數據中臺和引入數字化決策模型及算法,提高貨物周轉效率,探索全直營、一盤貨及共享倉,試點DTC模式,實現在線場景化、視頻化、直播化運營,提升渠道經營效率和能力,發布多款面向海外線上市場的套系產品及重點單品,在后疫情時代有效增強客戶粘性;持續加大海外電商業務的投入,成立海外電商公司并組建海外電商IT系統專項團隊,通過引入專業人才完善電商組織架構,根據業務需求開發數字化系統,2021年海外電商整體銷售額實現同比增長65%,電商銷售占比不斷提升,在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巴西的電商平臺有超過40款Best Seller產品,并在美國亞馬遜的8個細分品類中進入銷售前三,逐步完善亞太區域電商組織,并在東南亞電商年度大促期間實現同比增長達145%,加速拓展電商渠道,在2021年已入駐超過10個歐美國家的本土電商平臺;強化海外自有品牌建設,加速推進自有品牌全球突破步伐,啟動北美品牌建設專項,從線下終端零售體驗、導購團隊建設、社交媒體投放及全屋套系產品營銷等多維度強化在重點市場的自有品牌滲透能力,通過對歐洲、北美、南美及東南亞的知名足球俱樂部和體育賽事贊助,有效觸達上億海外目標用戶,持續提高品牌曝光率,不斷投入數字化營銷,通過在直播平臺、社交媒體、獨立網站、搜索引擎的營銷宣傳,助力拓展在當地市場的本土化營銷,進一步提升美的品牌全球認知度;完善海外平臺構建,助力海外用戶增長項目,搭建以用戶共創、用戶服務、品牌官網、社交媒體、海外電商和美居APP為六大觸點的用戶增長數字生態,探索海外用戶數據存儲、內容迭代、運營操作的最佳模式,構建海外客戶數據平臺,推動海外私域流量運營;持續完善海外制造布局,加速推進“中國供全球+區域供區域”模式,在埃及新建的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的生產基地完成投產并將覆蓋中東與非洲地區,泰國空調新基地完成試產將進一步完善東南亞區域的制造布局,在巴西啟動新制造基地建設以覆蓋多個重點品類,同時還在海外制造基地大力引入推廣國內精益制造體系并培育海外精益人才,實現制造效率提升20%以上,提升全球制造交付能力,不斷完善的海外工廠EHS管理體系,為海外生產基地安全穩定運營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全球物流和服務體系,一方面深化與全球戰略伙伴密切合作,創新國際物流合作模式,有效保障在市場劇烈變化時的物流資源供給,另一方面提升全球服務能力,優化海外iSERVICE系統和云呼叫平臺的服務網絡建設、全球網點和服務工程主數據管理,持續構建快速響應、主動式的全球服務體系,全球服務系統進一步拓展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重點市場,云呼叫中心平臺陸續在多個國家上線,同時成立美的全球備件中心,通過構建覆蓋全球的備件供應鏈管理網絡和推進數智化轉型,保障海外業務備件供應及時性和覆蓋率,實現制造、物流、銷售、售后服務全價值鏈的條碼拉通,顯著改善服務效率與用戶體驗;數智化支撐海外業務發展,持續推動業務全流程線上化與自動化,在前端優化業務、財務流程和新產品上市流程,在后端加強庫存與售后的線上管理,提升全流程可視化,基于海外市場多樣化的渠道結構及業務特征,開發海外渠道協作平臺,實現不同渠道客戶的業務在線化處理,提升海外渠道管理能力。
2021年,新冠疫情繼續嚴重影響日本市場,同時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匯率波動等持續影響經營。東芝家電在保障員工安全前提下,通過繼續加深與集團各產品事業部價值鏈協同拉通,在疫情及海運資源緊張情況下有效保障產品供應;通過新品實現價格調整、加強銷售活動等舉措改善產品銷售結構,提升零售市場份額并嚴控非經營費用,以應對產品成本上升等方面的影響,順利保障經營目標的達成和利潤的提升。日本家電零售市場整體規模較2020年下滑3%,東芝家電零售收入逆勢增長9%,在六大品類合計市場份額提升至12.5%,同時分別在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以及電飯煲等單項品類市場份額持續增長。持續深化變革組織架構及業務模式以適應市場變化,進一步強化線上銷售團隊建設,線上銷售占比持續提升,整合優化日本國內銷售、售后組織體系及網點布局,以提升組織效率與活力。繼續加深與集團及相關事業部在品牌建設、研發創新、供應鏈整合、品質提升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協作推廣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布局,2021年,東芝家電業務已擴展覆蓋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
5、推動全面數字化變革,實現全價值鏈數據運營與平臺化運作,提升數字時代的企業競爭力
美的圍繞“數智驅動”,改變產品形態,用軟件驅動硬件,做好內容和服務;改變業務方法,推動研產銷變革,用互聯網思維和工具顛覆原有商業模式。推進業務數字化,打造數據業務化體系,經過多年數字化實踐,聚焦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和產業數字化特性,已建立美的SMART數據業務化體系,以流程變革貫穿數據業務化全鏈路,數據治理保障數據規范可用,依托在公共層之上構建高價值數據資產,通過數據技術打造數據產品和數據應用。
在研發環節,持續圍繞“科技領先”戰略,在數智企劃方面,針對短期市場熱點、中長期市場趨勢以及用戶調研和使用反饋等數據,建立數字化企劃平臺實現大數據與小數據融合分析,以挖掘用戶需求,通過數字化方式快速將科技能力轉化為用戶感知度高的爆款產品,目前應用該平臺已打造數十款新品;在數智開發方面,開啟美的數字仿真元年,構建美的統一的數字仿真平臺和仿真人才體系,打造智能實驗室,實現測試的自動化,建設數字化研發平臺,發布GPM、MPLM等研發領域工業軟件平臺并在所有研發單位上線使用,以驅動高效協同研發模式變革。在制造環節,加速5G+工業互聯網建設,啟動多個5G全連接工廠的建設,美的已對5個產品事業部的8個園區完成5G網絡全覆蓋,推動5G+AI、5G+AR等數字化技術在品質管理方面的規模化應用,產品品質顯著提升,并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在綠色制造方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能源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在生產計劃方面,通過自研智能混流排產算法,實現多約束、多目標和多版本的排產方案,計劃排程效率提升75%,工廠資源配置效率提升8%,生產效率穩步提升。在倉儲配送環節,以T+3計劃拉通、下線直發、統倉統配、庫存共享支撐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場景,實現全國倉干配一體、線上線下BC一體化、送裝一體等供應鏈物流服務核心競爭力,結合物聯網、超寬帶、5G、區塊鏈、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技術應用進行迭代升級,以縮短交期和提升效率,為美的用戶直達戰略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在市場營銷環節,以數智驅動推進用戶直達,以用戶為中心全面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開放化的美云銷中臺,支持零售變革、C2M模式、統倉統配、工程師直管直付服務、大數據智能分析等,進一步提升全渠道、全價值鏈的數智運營能力和平臺化經營水平;通過與門店共建會員體系,擴大會員規模并提升參與會員活動積極性,增強會員購買體驗,提高用戶粘性,其中線下會員覆蓋門店1300多家,線下企微轉化會員銷售額近千萬元。在售后服務環節,持續推行售后服務變革,深化用戶服務體驗,在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用戶口碑領先行業,服務滿意度接近99%,服務專業度達到99.2%;聚焦數智化服務,語音服務機器人全年處理工單量超過270萬,視頻客服年服務人次超過2萬;全面推進套購套裝便捷服務,打造多品類服務工程師,套裝工單同一工程師完成率達到99.3%,工程師帶單銷售貢獻超過23億元,同比增長達130%,強化對售后網點和工程師進行直管直付轉型,實現工單直派率超過70%,直付金額占比接近90%,服務效率持續提升。在營運管理環節,深入探索人才發展的數字化最佳實踐,加速建立人才分析模型、人才標簽體系和人才畫像,為人力資源智能化應用夯實基礎;以規范管理流程、提升操作效率及服務質量為目標,持續健全技能型員工管理體系;實現數字化決策支持,通過數據銀行提供高效豐富的數字化服務以及數字化自助分析工具,提升面向全價值鏈的數據賦能,通過移動端的基礎設施升級支持營銷、供應鏈等領域的應用移動化,擴展數字化場景,提升經營決策效率和全面數字化能力。在海外業務環節,以國際632項目為核心,不斷推動海外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搭建全球訂單處理平臺,有效銜接海外營銷與生產制造,實現產銷自動分配銜接;啟動多個核心項目支持公司全球突破戰略落地,包括海外電商平臺建設、海外渠道及終端賦能、海外業務T+3體系建立、全球資金平臺完善、全球服務一體化搭建等項目,同步推進外銷業務自動化,提升海外全價值鏈運營效率,增強新形勢下的全球競爭力。
此外,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依托數智驅動戰略,美的在節能減排方面加速推進相關工作,一方面,通過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涉及用能的制造各關鍵環節和生產計劃系統全流程拉通,實現能效管理透明化、可視化、可控化,并通過數字技術加快升級生產制造過程的能源管理能力,目前美的數字管理能效升級改造已覆蓋20家工廠,單臺產品生產用電可降低15%,并借此助力上下游企業及外部客戶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加速推進低能耗的智慧家居的場景創新和應用拓展,可實現產品使用環節的節能減排。
打造全新具有制造業特色的數據中臺,美的綜合運用大規模離線計算、流式計算、圖計算、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多種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打通集團研、產、銷全鏈路數據,整合集團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樓宇、機器人等多業態、多終端、多類型的數據,將線上與線下數據融合、產品與服務數據融合,以B端和C端客戶為核心,建設核心數據資產,完善“用戶One ID”,實現數據資產化、實時化和服務化。在數據資產化方面,完善數據建設方法論,全面構建用戶域、營銷域、IoT域、供應鏈域等核心數據資產,在數據接入和數據建設上均有大幅提升;在數據實時化方面,通過大規模流計算,數據延遲降低至毫秒級,目前已覆蓋超過10個業務領域,提升數據時效性以實現降本提效,在部分領域已實現超過20%的成本降低和超過50%的效率提升;在數據服務化方面,構建更加穩定、高效和靈活的數據服務,而且數據服務穩定性已提升至99%以上。
全面推進物聯網技術中臺落地,整合IT研發優勢資源,持續深化PaaS技術中臺,支撐IT、IoT、樓宇科技、美云智數、安得物流等單位,完成部署國內外公有云和私有云,實現全球多數據中心運維布局。截至2022年初,PaaS技術中心累計賦能180個系統,服務接入數量實現3倍增長,PaaS組件API總調用量實現數十倍增長,高達67.5億次。實現內部系統技術平臺建設效率提升10%,服務器成本降低20%。建設自研的容器云平臺,形成行業領先的容器化業務形態,累計接入容器的IT系統達到138個,全集團微服務系統容器化超過85%。面向未來構建彈性伸縮、穩定可靠的容器云架構,賦能美云銷平臺,減少平臺自建成本和時間,提升系統穩定性與可靠性。
持續打造人工智能(AI)技術能力,深入推動智能化技術應用。2021年,美的AI創新中心已建立覆蓋中美兩國的AI技術研發網絡,擁有超過200人的研發團隊,實現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不斷創新,分別在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AI賦能、AI家居大腦、邊端智能等四大方向實現落地應用,推動AI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產品化應用。其中,圍繞語音前端、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語音合成等領域已逐步實現語音全鏈路技術,并構建了混合方言、智能喚醒、聞聲識人、主動推薦等行業領先的創新技術組合,美的自主研發的語音/語言相關技術已應用于5大產品形態、11個品類和34個單品,服務用戶使用請求累計達到 11億次;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在虛擬人技術方面,實現由人物二維圖像到三維形象的全在線實時合成,研發出業界領先的基于2D攝像頭的真人驅動表情自動生成技術,在智能家居場景中實現厘米級語義地圖并成功開發低成本標準化視覺識別硬件模組,而且美的團隊還在 ICCV 2021 DeeperAction挑戰賽的Track2挑戰組別中取得全球第二名的成績。
6、推動數智驅動戰略,加速全面智能化落地,為用戶打造更美的智慧生活
2021年,美的升級用戶智慧生活方式,建立全屋智能解決方案C2M數字平臺,完成美云銷、美的到家、美的云貨架等平臺并上線個性化全屋解決方案,可實現在門店一鍵下單,用戶可自由選擇不同單品和場景產品組合。美的全屋智能化終端已覆蓋國內近700家門店,同時推動百家門店全屋智能家居整裝體驗館項目,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服務,2021年全屋空間場景方案銷售達到18萬單,實現交易額超過140億元。截至2021年底,美的美居已累計上線超300個智能場景,智能場景當年度累計執行次數超過2.8億,美的智能聯網設備數同比增長96%,多設備的家庭占比達到20%。此外,國際美居APP已上線泰語、越南語,全面支持海外重點國家的本地智能化發展。
美的IoT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美的智能家居商業價值鏈,為用戶提供全場景體驗服務和更多優質生態增值服務,打造“更美的智慧生活”泛美居生態。從用戶需求出發,不斷開放并打開新局面,美的與華為進一步深度合作,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美的家電產品涉及25個品類,共計超過230款,實現從單品合作到全屋智能的跨越;與騰訊小微在智能家居領域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騰訊小微助手可實現對美的主流智能家電的AI語音操控;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推出搭載電科院節能方案的家電產品,實現在線調節負荷資源與電網的雙向互動,推動電網的效率提升和安全穩定運行,積極助力國家雙碳戰略;進一步深化與谷歌、亞馬遜、蘋果等海外公司合作,持續優化產品語音交互體驗,實現多設備、跨品牌、跨平臺的多樣化服務聯動;美的 IoT開放平臺推出“場景配置平臺”,進一步提升全品類場景聯動能力的開發接入效率,截至2021年底,已有78%的智能設備支持場景聯動能力;基于美的多年積累的健康研究成果和大數據分析能力,以美的產品為核心,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與全方位的健康睡眠、飲食等場景解決方案。
美的基于用戶、環境和設備數據,打造覆蓋多類產品的“空氣云管家”智能算法功能,通過智能算法可為用戶實現“云管理”設備,滿足用戶在不同的使用環境和場景下的需求;上線智能冰箱AI保鮮云管家,對食材存儲保鮮算法進一步迭代,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和環境溫度智能調節,實現溫濕精控。智能云管家通過對用戶生活中的“空氣”、“用水”、“飲食”、“清潔”四大高頻主題場景切入,不斷優化使用體驗并達到節電效果,同時新增家電設備故障、服務狀態更新提醒功能,還可對家電運行數據分析并生成報告,實現節能控制。2021年,美的智能云管家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超過450%,為超過600萬美的用戶提供更節能、更舒適、更便捷、更安全、更健康的數字化家庭生活,已有數十項創新技術已提交專利申請,同時“電熱云管家”還獲得行業首個VDE節能認證,為用戶節省電量最高可達40%。
美的以保障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為核心,持續構建完善與國內外行業標準接軌的美的智能家居安全體系,該體系已獲得CNAS和ISO 17025認證。2021年初,美的IoT物聯網云平臺與美居APP通過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評估;同年 10月,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為美的智能家居通信模組頒發行業首家“IT產品信息安全認證(EAL4+)安全認證”證書;同期,美的順利通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跨境隱私規則(CBPR)的體系認證,獲得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MDA)頒發的認證證書;美的還獲得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的CSA云安全聯盟安全認證和ISO37301:2021反壟斷與數據保護合規管理國際標準認證證書,如今美的智慧家居的數據安全保護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美的重新定義行業智能標準,通過技術革新推動用戶連接體驗提升。2021年5月,美的IoT在行業首次發布《“一鍵智聯”智能家電配網技術白皮書》,重新定義連接標準,美的家電具備“自動發現”和“一鍵智聯”功能,為用戶實現無感配網,極大提升用戶連接體驗,同時美的產品還可與OPPO手機實現底層通信協議互連,配網成功率提升35%;美的美居上線“家電找朋友”配網功能,已配網家電產品可為待配網家電實現一鍵配網,避免重復操作以提升配網體驗,國際美居APP還支持 Alexa一鍵授權,用戶通過Alexa賬號一鍵連接即可控制智能設備;美的發布行業內首款基于OpenHarmony2.0開發的全場景家居物聯網操作系統,該系統可為跨品牌跨品類的產品互聯互通、設備間自主協同、云端一體化、AI交互賦能等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降低生態產品的連接成本,優化產業鏈之間的協同創新,為開發者和合作伙伴提供更便捷的開發環境和更強大的應用生態;美的參與制訂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國際標準《家用及類似用途電器智能性能評價通用要求》,提出更具有指導意義的智能家電分級標準L0-L4,從用戶側和產品側對家電智能水平進行評級,助力家電智慧產業的規范化發展;2021年10月,美的還創新性的提出結合物理空間、互聯網空間、虛擬空間的“元家居”的概念,基于感知、通信、AI、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基礎技術,實現數字家庭孿生,提供全新的物聯網應用與交互體驗,讓用戶享受更深入的智能服務。
7、面向用戶分層匹配多品牌、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傳播,為終端零售與用戶運營賦能
COLMO以高端智能產品服務菁英用戶,2021年整體銷售突破40億,同比增長300%。在產品端,經過三年發展,COLMO的高端智慧產品已涵蓋空調、冰箱、洗衣、廚電、熱水器、微蒸烤等多個品類,并形成BLANC、TURING、EVOLUTION、AVANT四大套系,初步構建全球家電市場領先的高端化智慧生活解決方案,COLMO在2021年基于菁英用戶對于高端智慧場景及先鋒設計的追求,陸續發布TURING全屋套系、EVO星際、AVANT生活家套系、星圖套系等產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場景解決方案;基于“為全球菁英用戶提供全圖景高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愿景,2021年COLMO開啟從高端智能產品向高端全屋智能系統的進化與升級,率先提出以“墅智專家”為核心的高端智控服務,初步勾繪出更高端的“全宅智控”紀元圖景;COLMO產品已榮獲德國iF獎、德國紅點獎、美國IDEA獎、韓國PIN UP獎等14項國際殊榮,覆蓋空調、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等多類產品。在品牌端,作為理享生活的推動者與引領者,COLMO持續通過與文化、電影、藝術等多個領域IP合作,以品牌文化輸出高端生活方式,多維度呈現對于不繁美學與理享生活的洞察與思考,包括攜手馬清運、馬伯騫父子合作拍攝微紀錄片《留白》,推出《生活進化論》第二季,聯合賈樟柯導演打造《背后是中國-遇見1%》,不斷以“理性美學”引領高階生活。在市場端,COLMO已經服務全球超過33萬名超級個體用戶,其中套購5件及以上用戶達1.6萬,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COLMO產品在高端市場占比提升顯著,其中空調柜機達到36%,空調掛機和凈水產品均在20%以上,滾筒洗衣機則接近15%。在渠道端,為向菁英用戶提供更好的全屋智能體驗,2021年COLMO進一步開拓全屋渠道,布局超過300家全品類體驗合廳和40家體驗館,目前國內市場已累計布局近7000家門店及網點。
2021年,華凌品牌繼續打破傳統家電模式的束縛,堅持求新不止,通過“好看的設計、好用的功能、好玩的互動”擁抱Z世代年輕人。持續深耕年輕用戶,以創新產品為核心,以品牌虛擬代言人“凌魂少女”為溝通橋梁,以“讓年輕的上”為口號,面向更多不同文化圈層的年輕人進行年輕化品牌營銷傳播。通過更具年輕的創新設計結合更具智能化的用戶體驗在空調、洗衣機、冰箱、廚熱、生活小家電等品類中全面發力,整體營收超55億元,同比增長超200%,在“618”期間華凌品牌躋身天貓大家電行業前十,華凌品牌在京東平臺銷售排名第五。華凌空調全線升級數字遙控器,開啟空調行業數字遙控時代,“618”期間推出凌魂少女同款少女氣系列空調,品牌曝光量超過 1.2億UV,少女氣系列空調銷售近20萬套,華凌HA系列掛機在“618”與“雙11”期間銷售皆突破5萬套,華凌35HE1單品“618”期間銷售破億元,“雙11”期間華凌空調品類銷售在淘系平臺排名前五。華凌洗衣機在“618”期間推出單款超薄爆品,通過年輕化直播曝光等營銷模式,全網當天銷售3000臺,整月銷售1000萬元,“雙11”期間華凌洗衣機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華凌冰箱推出耀目藍系列產品,統一視覺設計語言,獲得快速增長并提升整體銷售結構,“雙11”期間通過跨界連麥直播、場景化內容“種草”等營銷新玩法實現銷量突破4700臺,“618”期間,華凌冰箱旗艦店短視頻內容進入天貓品牌短視頻TOP5榜單。華凌廚熱重磅推出凌次元智能家電套系,覆蓋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煙機灶具、洗碗機、凈水器等廚衛家電產品,用橙藍碰撞的時尚配色結合智能交互的新體驗,滿足用戶的多元化場景體驗需求,引領家電潮流,各品類在“618”期間銷量表現突出;此外,華凌Vie6八套洗碗機還獲得單品全網銷售榜首;華凌嵌入式品類在2021年也嶄露頭角,銷售額同比增長100%。2021年,華凌小家電在京東、天貓、抖音等平臺持續開拓品牌渠道,并推進開發藝術化空間的折疊小暖陽、臺地兩用的循環扇等產品。
8、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背景下市場發展機遇,響應國家“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堅持技術突破與創新,不斷完善ToB業務布局
2021年機電事業群更名為工業技術事業群,以“科技驅動萬物”為愿景,以技術創新的力量支撐新時代的全球工業發展,在智慧交通、工業自動化、綠色能源、消費電器領域,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美的工業技術將在五年內沖刺千億營收目標,2021年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戰略發展組織,堅持自研與收購并重,加快完善四大領域的技術、產品與市場布局,已形成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的完整產業鏈布局,同時持續加大對核心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2021年投入研發超過10億元,研發人員增加400人,同時加大引入行業資深專家。持續深耕消費電器領域,不斷鞏固行業領先地位,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1年家用空調壓縮機銷量突破1億臺,同比提升20%,全球市場占比提至42%并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冰箱壓縮機全球銷量同比增加13%,全球市場占比達到13%,位居行業前列;家用空調與洗衣機的電機全球銷量份額分別提升至40%和20%;駐車空調壓縮機國內市場份額實現翻番并達到25%。堅定投入數智化轉型應對未來用工挑戰,不斷拓展和提升產能,通過新設佛山杏壇基地,前瞻布局機電產品智能制造,將生產布局、工藝設計、生產管理進行全面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力爭打造中國工業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世界級“燈塔工廠”;泰國日立壓縮機公司收購項目順利完成交割,整合工作有序推進,大幅提高冰箱壓縮機產能,進一步提升核心部件的全球供應能力。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工業技術事業群的“新型高效變頻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轉子壓縮機壓差啟動技術研究及應用”、“家電用新一代變頻電機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三個研發項目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認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深化新能源車核心部件布局,拓展兩輪電動車核心部件,在2021年5月實現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三大產品線投產,并正式發布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即驅動電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電動壓縮機和EPS電機;創新性開發采用自然冷媒CO2的轉子式電動壓縮機,具有高效率、低噪音、輕量化等技術特點,實現高效制冷和低溫制熱,相較傳統熱泵續航里程提升20%,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認可。明確面向工業自動化領域的“行業營銷+技術銷售+區域”發展路線,積極推動營銷模式變革,并推出一系列新產品與新應用。其中,直線驅動CDLB緊湊型直線模組的部件國產化率達到50%以上,性能表現領先行業,定位精度從10μm提高至2μm、加速度從0.3g提高至1g且速度波動小;BDHDE旋轉伺服系統實現電子銘牌參數預錄入功能與EC功能,降低客戶對產品使用和管理的難度;R系列伺服電機擁有8000rpm的高轉速、電機長度短等優勢,技術應用范圍廣泛;還引入全球領先的符合PLCopen開放編程語言的IDE平臺——Codesys控制器編程平臺,可以無縫切換各知名品牌的控制器產品。此外,高創傳動還連續 3年獲得中國直驅產業聯盟“CDDIA年度直驅領域影響力品牌”稱號。在新能源領域,以行業領先的高壓變頻器為觸點,結合智能微電網、儲能、SVG等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低碳化、數字化、定制化的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既可適用于電站等集中式場景,也可適用于廠房、學校、醫院等各類分布式場景;同時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憑借近20年的電力電子技術和持續的人才引入,圍繞“源網荷儲”各領域和節點,布局新能源儲能相關產品和業務,持續為綠色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此外,面向消費電器領域繼續深化布局MCU、IoT、電源、功率芯片四大產品系列,2021年量產芯片突破1000萬顆,并逐步向工控和汽車領域的芯片產品拓展。
作為核心部件制造領先企業,美的工業技術事業群屢獲行業殊榮,相關產品專利技術共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6項;“新型滑片式高效壓縮機技術研究、性能評價及應用”項目斬獲2020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超高效變頻旋轉式壓縮機”和“滾筒洗衣機新一代BLDC電機及其智能控制器”均獲得2021年艾普蘭核芯獎;“新一代超高效空調BLDC電機”和“帶壓差啟動滾動轉子壓縮機”分別獲得中國家電產業鏈大會金釘獎;“帶壓差啟動滾動轉子壓縮機”和“40匹高效寬領域變頻渦旋壓縮機”以及“超高效商用空調BLDC電機”均獲得2021年中國制冷展創新產品獎;“R410A噴氣變頻熱泵采暖壓縮機”獲得2021中國熱泵展創新產品獎;“8HP變頻噴氣增焓旋轉式壓縮機”獲得HAPE 2021技術創新獎;“低溫超強制熱新型結構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得廣東省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空調壓縮機、冰箱壓縮機和空調電機三個系列五款產品在 2021年家電綠色低碳發展技術大會獲得“綠色低碳認證”;GMCC獲得中國空調行業高峰論壇的“2021-2022年度空調壓縮機行業領軍品牌”稱號;旗下品牌GMCC與Welling還首次獲得2021中國暖通空調產業發展峰會“金智獎”和“十大供應鏈產品獎”。
2021年美的暖通與樓宇正式升級為美的樓宇科技,升級后將全力推進樓宇科技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利用“樓宇設備設施+數字化技術+產業生態布局”,支持豐富多變的場景聚合和靈活個性的數字體驗。打通樓宇交通流、信息流、體驗流、能源流,提供SMART IN ONE的樓宇整體解決方案。在市場表現方面,據產業在線和《機電信息-中央空調市場》監測的2021年數據顯示,美的中央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一。在市場推廣方面,美的樓宇科技面向各領域客戶提供行業專項集成解決方案,在首屆中國建筑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筑博覽會上展示了智慧軌交、智慧醫院、商業綜合體、數據中心、智慧園區等典型場景的樓宇建筑綜合解決方案;在第22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暨中國國際醫院建設、裝備及管理展覽會上,展示了“美的智慧醫院LIFE流解決方案”;在第61屆(2021年秋季)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暨2021(秋季)中國國際制藥機械博覽會上,發布美的制藥行業綜合解決方案。在產品突破方面,2021年美的樓宇科技旗下的美控智慧建筑在上海發布“KONG”品牌、《賦宇新生-中國樓宇自控白皮書》、KONG C3 SI戰略及核心產品悉數首發,為中國樓宇自控行業注入澎湃動力;美的樓宇科技在 2021年度實現離心機累計下線超過千臺,總冷量超過120萬冷噸,標志著國產離心機突破外資技術壁壘,是破局更是美的核心技術能力的證明;三大產品“Air C+風管式空調室內機”、“司南系列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三管制熱回收多聯機”在2021中國制冷展上斬獲創新產品獎;同年,美的樓宇科技發布數智電梯戰略,以數字化運營為依托,自主電控平臺為核心,電子安全及智能技術為突破,全面開啟電梯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同時發布全新電梯品牌LINVOL,定位“電梯全生命周期管理專家”,依托美的集團先進的工業體系,菱王電梯自主設計承建的32米公共交通型自動扶梯試驗塔也已投入使用,該項目扶梯最大提升高度為25米、30度傾斜角,運用成熟、安全、可靠性極高的技術配置,完全符合國內軌道交通配備標準,同時多項技術參數遠高于歐洲自動扶梯標準,完美適應極度密集客流。在技術創新方面,美的樓宇科技在2021年成立樓宇科技研究院,以數字技術實現人與建筑的完美結合,共建有溫度、會思考的智慧建筑,并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成立樓宇碳中和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屢獲殊榮,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申報的“寬溫域熱回收多聯機高效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第十屆中國制冷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及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的“超低溫高效節能空氣源熱泵供熱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中國產學研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自主研發的“熱回收多聯機組及智能控制系統”項目在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斬獲銀獎;在2021年中國暖通空調產業發展峰會上,連續第五年榮膺“冷暖智造-金智獎”,而且自主研發的“司南系列磁懸浮離心機”榮獲“十大整機產品獎”;美的樓宇科技相關產品專利技術共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4項,同時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與菱王電梯有限公司均被認定為廣東省工業設計中心,充分展現在樓宇科技領域的技術研發實力。在產品服務方面,美的樓宇科技一直致力于提升行業產品和服務標準,倡議的首個多聯機領域可靠性提升標準得到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為各領域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如在“人類工程奇跡”川藏鐵路項目中為拉林路段打造覆蓋暖通、電梯和自控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為國家重要交通樞紐建設工程提供高效、可靠、智能的技術和設備保障;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主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提供“舊機替換+負荷分區+多類型設備匹配”的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打造智能化、低碳化體育場館;在迪拜世博會上,為意大利館、波蘭館、德國館、巴基斯坦館及捷克館共5座展館提供室內空氣集成解決方案,提供高品質的溫度與空氣體驗;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為 11座場館及配套建筑打造綠色智慧的整體解決方案,涵蓋離心機、螺桿機、多聯機等多種先進設備,充分展現行業引領者的科技實力;在蘇州地鐵6號線項目中,為全線31個站點提供完善的“高效機房+智慧末端+智能控制系統”的解決方案,助力蘇州地鐵實現節能增效。
憑借領先的產品技術和完善的解決方案,美的樓宇科技也受到各領域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可,所參與的16個工程項目成功摘得2020~202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在中國IDC年度評選頒獎儀式上,獲得“2021年度中國IDC產業創新解決方案獎”;在第九屆中國醫院建設獎頒獎典禮上,榮獲“中國醫院建設十佳建筑設備供應商”稱號;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在2021年度中國智能建筑品牌獎頒獎典禮上斬獲“2021年十大樓宇自控品牌獎”;此外,還在2021年榮獲萬科集團頒發的十年“長期合作獎”、2021中國熱泵兩聯供峰會“創新產品獎”及“行業影響力品牌獎”。
9、創新機器人產品開發,加快推動中國市場機器人業務整合與拓展
美的旗下庫卡是世界上首家將靈敏輕型機器人帶入生產車間的機器人制造商,并成為第一家從協作機器人到移動機器人及工業重型機器人全覆蓋的制造商。2021年,庫卡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在數字化方面,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發布了新操作系統iiQKA.OS,極大程度簡化機器人操控,達到如同智能手機的操作便捷性,未來還將以iiQKA.OS為核心建立涵蓋機器人零部件選項、編程、應用、服務以及相關設備的iiQKA生態系統;2021年底,新的庫卡iiQoT平臺利用“工業物聯網”(IIoT)優勢,可匯集并實時提供不同機器人的工況數據,涵蓋硬件、軟件、控制器各方面,從開始作為云解決方案,可使機器人系統的遠程監控更加高效,并且用戶可隨時隨地訪問狀態數據。面向電子、食品及醫療等行業,庫卡發布首款并聯機器人KR DELTA robot,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和卓越的技術表現,作業距離可達1200毫米、有效載荷可達6千克,作為庫卡輕載型機器中的最新產品,該產品具有不銹鋼機身可對食品和藥品直接操作。在工業仿真領域,庫卡發布了新版本的智能仿真軟件KUKA.Sim 4.0,該軟件具有操作簡易和更強的規劃可靠性等特點,為客戶簡化工作流程并節省時間,同時還具備更強大的功能應用。在醫療領域,一家慕尼黑的醫療中心通過使用配有庫卡高精度機器人的設備The CyberKnife system of Accuray進行腫瘤治療,該設備可替代傳統的放射療法,實現庫卡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突破。在一般工業領域,庫卡KMP 600-S diffDrive的速度每秒可達兩米,擁有激光掃描和3D目標識別能力,還具有高達600kg的負載能力,在為生產提供支持的同時,還為生產內部物流開辟新途徑和增加靈活性;全新的庫卡攪拌摩擦焊單元cell4_FSW即使是焊接大型工件也可獲得更高的焊縫強度,且不易發生焊接變形,同時相當靈活,并突破性解決行業痛點;德國Berghof公司研制的品質檢測設備獲得“2021德國創新獎”,該設備由庫卡KR CYBERTECH機器人和3D掃描儀組成,用于裝配線末端檢測零部件,與同類針對汽車零部件的品質安全檢測設備相比,該設備在成本和靈活性方面更具優勢。在建筑領域,庫卡KR QUANTEC機器將助力比利時BESIX集團改革傳統的建造方式,借助庫卡機器人采用3D方式打印混凝土的圓柱、雕塑和立面元素,達到快速且環保的效果;“KUKA NOX”建筑機器人榮獲2021紅點設計概念獎,該機器人類似于一個可移動的2D打印機,通過基于建筑設計的數字化建模打印標識信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通過在施工現場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客戶和建筑師在虛擬場景中隨時隨地查看施工現場情況。在新業務領域,庫卡旗下瑞仕格面向垂直農場推出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具有可伸縮性、靈活性和低成本等特點,在已有特定空間內即可進行安裝和維護,可有效拓展農作物種植范圍,以實現食物生產更加貼近城鎮消費者。
2021年,在汽車領域,庫卡與戴姆勒集團簽訂新的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延續雙方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相關訂單涉及數千臺機器人、生產線以及庫卡軟件控制器等產品,包括KR FORTEC重載機器人、新一代的KR QUANTEC機器人等;庫卡還獲得另一家全球汽車制造商的訂單,訂單總額達到數千萬歐元,將在高端SUV車身部件生產中使用自主專利技術“穿孔鉚接工藝”;截至2022年初,庫卡已為寶馬的丁戈爾芬工廠供應大約250臺KR C5智能機器人控制器,應用于制造車門和閥門,與上一代控制器相比,最多可降低15%的能耗;2021年9月,庫卡收到來自梅賽德斯G級車供應商MAGNA的訂單,將在奧地利為其建造電動車型的全自動梯架生產線,重載六軸機器人KR 1000 titan將應用于該產線系統,并融合庫卡的可滿足電動車生產需求的創新焊接技術;庫卡還獲得奧迪中型車和豪華車的車身底座組裝生產線,該項訂單總額達數百萬歐元,約200臺庫卡機器人將應用于該產線,涵蓋點焊和粘接等制造環節;2022年初,庫卡還獲得福特汽車在歐洲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商Ford Otosan的項目訂單,將提供超過700臺機器人用于生產福特下一代電動汽車。在一般工業領域,庫卡接到來自BACA System新訂單,涉及100臺KR 210 QUANTEC機器人,庫卡已連續7年為其提供創新機器人解決方案以用于石材切割領域,并已累計向其提供超過450臺機器人設備。在物流自動化領域,2021年5月瑞仕格獲得全球領先的汽車照明系統與電子裝置供應商ZKW集團的生產線擴產改造項目訂單,將為其提供以Tornado miniload crane為核心的倉儲自動化系統,還包括QuickMove conveyor systems和SynQ management software等系統及軟件;自疫情發生以來,瑞仕格一直在為客戶核心供應鏈系統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在上半年獲得21個AutoStore項目訂單,總計金額超過6000萬歐元,這些訂單客戶包括挪威物流服務商Bring、意大利進口商Andreas STIHL SpA以及德國玩具零售商ROFU等;2021年12月,瑞仕格獲得快速發展的歐洲生鮮電商Rohlik的數百萬歐元項目訂單,將在歐洲的布拉格和維也納兩地提供自動化物流解決方案,并將涉及 CycloneCarrier Shuttle solution、QuickMove conveyor system、SynQ Software等多個解決方案和軟件系統;瑞仕格還將為瑞士聯邦鐵路(SFR)提供現代化高架存儲技術和倉儲管理軟件系統。在餐飲領域,位于新加坡的一家餐飲公司Ratio再次向庫卡訂購20臺機器人用于調酒和制作咖啡,以擴大經營。此外,庫卡在2021年6月還榮獲Stellantis汽車集團頒發的2020年度供應商大獎,以表彰及時高效且高質量的產品服務,Stellantis汽車集團由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與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合并而成。
持續推進中國市場機器人業務整合與拓展,深化推動營銷變革,聚焦行業應用與重點客戶。2021年,庫卡中國完成發布24項新產品和應用,進一步補齊國內的產品系列,并通過數字化應用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其中包括KMP 600-S diffDrive移動機器人、KR 6 R600 Z200 CS機器人、ETV TransGuard System軌道物流傳輸系統和KR6 R1440-2 Arc HW E弧焊六軸機器人等6款產品,以及KUKA.Smart Gateway MVP智能網關外部測試版、KUKA Connect EasyPro 1.0、KUKA Center Spare Parts Service System和KUKA Digital Dashboard等12款數字化應用;庫卡中國將移動機器人作為獨立的業務進行運營,組建移動機器人本體、導航、運動控制等專業技術團隊,并發布新產品KMP 600I自主移動機器人并成功亮相2021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 ASIA);庫卡中國還對KUKA Center系統進行升級開發,綜合利用移動互聯網及信息化的各種創新技術,搭建橫跨手機、PC、電話等不同終端并拉通工業服務內部各個業務流的一站式客戶服務平臺,以實現客戶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內容擴充和客戶粘性增強。為保障和加速研發項目的落地,庫卡中國建立了美的集團的第一個數字化實驗室,也是目前中國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實驗室,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可實現驅動系統驗證實驗、電機驗證實驗、減速機驗證實驗、控制器開發實驗、操作系統平臺開發及驗證、MADA實驗、機器人系統驗證、物流小車開發及驗證、應用軟件開發實驗以及數字化云平臺開發及驗證等,全面覆蓋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和系統應用層的各種驗證需求。此外,庫卡中國還被認定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2021年,庫卡中國的客戶結構持續改善,其他行業銷售占比超過傳統汽車行業,其中在電動車、工程機械、新能源、消費電子等行業的收入占比提升明顯,且新客戶銷售占比超過10%。在汽車領域,國內本土汽車客戶同比增長超過100%,庫卡中國在卡車行業獲得首單業務,訂單總額超過1億元,涉及庫卡的自主運輸系統、模塊化制造單元等多類產品;在電動車領域,由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數量迅猛增長,并帶動上游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擴產,庫卡著力拓展該領域客戶并取得成效,如海斯坦普、麥格納、長春英利、昆山信杰、無錫萬華等,還贏得新能源交通工具制造商江蘇金彭集團的弧焊機器人訂單,成功突破該領域的競爭格局;在新能源領域,鋰電業務同比激增350%以上,在鋰電、光伏行業均實現了單一行業千臺以上的銷售業績,并成為這兩個行業的領頭羊;在消費電子領域,實現同比300%增長,在蘋果主要代工廠商中也取得重要突破,并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在一般工業領域,碼垛機器人銷售突破千臺,實現近三倍的同比增長,并在乳業、家具、化工等行業的頭部客戶實現突破,此外還獲得玻璃行業客戶的訂單,將提供數百臺機器人;在工程機械領域,得益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拉動,庫卡也陸續獲得中聯重科(000157)、山東山推、三一重工(600031)等多個集采項目訂單;在物流領域,瑞仕格成功拿下FILA全渠道中央倉項目,訂單總計達千萬歐元,作為中國鞋服行業自動化立體倉的標桿,該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7.1萬平方米,將應用輕載堆垛機、多層穿梭車、機器人等自動化物流設備,并融入射頻識別(RFID)等先進技術,實現B2B和B2C等多種運營模式的融合,建成后不僅能滿足客戶線上線下多種業務流程,覆蓋全國所有的直營門店,還可實現效率提升200%。此外,庫卡也積極協助美的集團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截至2022年初,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已超過370臺/萬人,并將在未來兩年內進一步加大投入以實現700臺/萬人的目標。
10、深化長期激勵,保障股東權益
2021年,美的繼續推動構建公司核心管理團隊與公司長期成長價值的責任綁定,進一步完善長期激勵機制,公司已推出八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五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七期全球合伙人持股計劃及四期事業合伙人持股計劃,穩固了公司高層、核心骨干與公司全體股東利益一致的有效機制。
公司堅持維護股東權益,保障持續穩定的分紅政策,美的集團自2013年整體上市以來,考慮2021年潤分配預案,累計派現金額將超過690億元,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成長。在穩定分紅派現的同時,公司持續推出實施了一系列股份回購的方案,繼2018年完成40億元的股份回購之后,自2019年起公司已連續四年推出回購計劃,持續用于實施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維護公司市值穩定與全體股東利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報告期實施的回購金額已超過136億元。
三、核心競爭力分析
1、美的作為主要產品品類皆占據領導地位的全球家電行業龍頭,可為用戶提供覆蓋全品類的一站式高品質家庭生活服務方案
美的是覆蓋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的家電及暖通空調系統的企業,公司以行業領先的壓縮機、電機、磁控管、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研發制造技術為支撐,結合強大的物流及服務能力,形成了包括關鍵部件與整機研發、制造和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擁有國內家喻戶曉的領先家電及暖通空調系統品牌,各主要產品品類均居行業領導地位,一方面使公司能夠提供全面且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另一方面也為公司在品牌效應、規模議價、用戶需求挖掘及研發投入多方面實現內部協同效應。面對家電智能化發展趨勢,家電產品的兼容、配合及互動變得越發重要,擁有全品類家電產品線的美的在構建統一、兼容的智慧家居平臺,向用戶提供一體化的家庭解決方案方面已具備領先優勢。
2、美的具備整合全球研發資源,堅持科技領先戰略,構建全球創新生態體系與科學家體系,持續打造產品與技術創新能力
美的著力于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研發布局和多層級研發體系,成立三級技術委員會和構建四級研發體系,制定和執行技術戰略,構建全球頂尖研發能力;技術戰略與中長期產品規劃相互銜接,實現雙輪驅動,聚焦11項技術領域,構建核心技術突破和領先的能力;過去5年研發投入超過450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20億元。深化美的全球技術生態網絡,包括中國在內的12個國家設立有35個研究中心,逐步形成“2+4+N”全球化研發網絡,建立研發規模優勢。國內以順德總部全球創新中心和上海全球創新園區為核心;海外以美國研發中心、德國研發中心、日本研發中心、意大利研發中心為主,發揮區位技術優勢,整合全球研發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性技術研發中心,以科技領先戰略牽引人才密度和厚度,成建制地構建全球研發布局。美的研發人員超過18,000人,外籍資深專家超過500人。在強化全球研發布局的同時,美的不斷整合優勢資源著力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平臺,一方面建立全球創新生態體系,整合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咨詢機構等5大類資源,搭建技術研發生態網絡,可觸達數量龐大的資源;另一方面構建科學家體系,已設立8個院士工作站(室),引入19位戰略合作院士,合作研發項目超過100項。既與MIT、UC Berkeley、UIUC、Stanford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aryland、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深化技術合作;還與BASF、Honeywell等科技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多渠道構建全球創新生態系統。美的關注與聚焦技術創新、用戶創新、設計創新、產品創新及開放式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先行研究體系構建,布局中長期技術儲備,為保持長期領先的產品技術優勢奠定了穩固基礎。
3、憑借持續的全球資源配置與產業投入,依靠全球領先的制造水平、規模優勢,不斷實現全球突破
一系列全球資源并購整合及新產業(300832)拓展的有效完成,進一步奠定了美的全球運營的堅實基礎及在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的領先能力;同時,公司通過全球領先的生產規模及經驗、多樣化的產品覆蓋、以及遍布世界各大區域的生產基地,造就了集團在海外新興市場中迅速擴張的能力,強化了在海外成熟市場競爭的基礎。公司在多個產品類別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制造商或品牌商之一,領先的生產規模讓公司在全球市場中實現海外市場競爭對手難以復制的效率及成本優勢。美的海外銷售占公司總銷售40%以上,產品已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8個海外生產基地及24個銷售運營機構。通過國際業務組織變革,實現經營模式多樣化,美的全球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通過對海外業務持續加大投入,以當地市場用戶為中心,強化產品競爭力,自有品牌業務獲得持續突破性發展。公司對海外市場的產品特色及需求的深入認知,使公司善于把握全球合資合作的機會,有效推動海外品牌構建與全球區域擴張,穩步提升全球化競爭實力。
4、美的業態布局完整且廣闊穩固的渠道網絡與完善的智能供應鏈體系為國內業務的穩步增長提供堅實保障
經過多年發展與布局,美的已形成了業態布局完整、地域覆蓋廣闊的渠道網絡,可快速滿足線上與線下不同用戶的家電購買需求。美的在線下市場已構建超過 10萬家線下零售網點,形成綜合家電賣場、家裝公司聯名店、自有專賣體系、傳統零售商以及電商下沉加盟店的全業態網絡布局,從一線城市到鄉鎮的各級市場,用戶都可便捷的享受到美的產品與服務;特別是行業獨有的超過1.5萬家網點的專賣體系,如家裝店、旗艦店、多品店、社區店等可滿足用戶從新裝到更新的不同需求;2021年成立前裝經營體,堅定推進智能化戰略落地和零售轉型,圍繞“智能家居”和“全屋整裝解決方案”落地,深度拓展與家裝、家居、建材、設計等渠道的深度合作,累計建成超過880家美的智慧家全屋智能體驗中心;聚焦“全屋家電+全屋智能/生態+硬裝/軟裝”三大能力,通過建設布局美的智慧家全屋智能整裝體驗館,實現對用戶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多元化智慧生活方式;同年建成美云銷+運營平臺,為線下門店能力提升、采購保障、用戶運營等提供專業的數字化平臺支持,引入家裝家居等生態產品擴展線下門店經營品類,提升現貨率、訂單評審時效及物流交付效率確保門店供給體驗,依靠“美的到家”小程序打造線下門店的線上渠道,通過以舊換新、拼團等新模式為線下零售賦能,通過會員權益打造和會員日活動優化用戶運營。2021年,美的在京東、天貓等主流電商平臺連續9年保持家電全品類行業第一。此外,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渠道加速發展,并結合用戶的會員運營、產品的套系化與智能化驅動新的銷售與用戶增長。
美的旗下科技創新型物流公司安得智聯,是一家全面應用數字化管理技術,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全鏈路物流網絡優化與管理,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的全網服務物流平臺。聚焦資源投入城鄉配送領域,配送網絡實現了全國區、縣、鄉、鎮全程無盲點的可視化直配。基于遍布全國超過140個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服務能力可覆蓋全國99%以上的鄉鎮,24小時內可送達30739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77%,48小時內可送達36955個鄉鎮,占鄉鎮總數的93%。公司聚焦線上與線下一盤貨、ToB/C一體化交付運營優勢,并完善送裝一體服務網絡,拉通從生產制造到消費端的全流程,為客戶提供全域訂單的優質服務解決方案,全面提升終端用戶體驗。
5、聚焦數智驅動,圍繞用戶體驗進行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變革,力爭成為物聯網時代的領先企業
美的已構建并將著重發展統一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支撐下的美云銷商業平臺、IoT生態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美擎”三大數智平臺,建立數智驅動的全球領先科技集團。一方面運用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改造全價值鏈,力爭成為數字化標桿企業;另一方面,前瞻性布局規劃以智能化技術、產品和場景為核心的全新產品、服務和業務模式,在競爭中趕超互聯網企業。美的持續對人工智能、芯片、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領域進行投入與研究,擁有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團隊,致力于以大數據和AI 為驅動,賦予產品、機器、流程、系統以感知、認知、理解和決策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人機交互的阻隔,打造以“沒有交互”為目標的智能家電產品。圍繞“人和家庭”進行IoT全價值鏈建設,在包括用戶數據保護、智能場景內容運營、智能連接技術開發、智能家居生態建設、云平臺搭建、智能語音功能與大數據云管家服務實現等領域的全面突破,在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活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可實現對生態合作伙伴賦能。
通過持續多年的“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的數字化轉型,美的已經成功實現了以軟件、數據驅動的全價值鏈運營,完整地覆蓋了企劃研發、訂單預定、智能排程、柔性制造、協同供應、品質跟蹤、物流能力、客服安裝等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端到端的協同拉通。在數字化平臺上,C2M柔性制造、平臺化/模塊化研發、數字化工藝及仿真、智慧物流、數字營銷、數字客服等深度變革已成功實踐。美的集成AI創新中心、軟件工程院、IT、IoT、智能家居、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數字化創新業務等各單位的IoT技術能力,打造統一的物聯網技術中臺。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升級為2.0架構的“美擎”平臺,并有四家工廠獲評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充分展現美的強大的科技屬性和智造能力,同時在美的全球多個生產基地快速推廣。美的以“燈塔工廠”和“燈塔網絡”為基礎,對外輸出經驗和服務,更好的賦能產業、共建生態,助力中國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目前已為超過40個細分行業的300家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美的工業互聯網已具備堅實基礎和實力。此外,在推進業務在線化、數字化的同時,美的已體系化開展數據治理,打造全新的數據中臺,沉淀企業數據資產,將線上與線下業務數據融合、產品與服務數據融合,完善“用戶One ID”,為各業務體系提供完善的數據服務支持。
6、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與有效的激勵機制奠定了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
公司關注治理架構、企業管控和集權與分權體系的建設,已形成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管理體制。事業部制運作多年,其充分放權和以業績為導向的考評與激勵制度,成為公司職業經理人的鍛煉與成長平臺。公司的主要高層經營管理團隊成員,均為在美的經營實踐中成長的職業經理人,在美的各單位的平均工作年限超過15年,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行業實踐,對ToC與ToB相關行業有深刻的理解與洞察,對產業運營環境及企業運營管理有精準的把握。公司的機制優勢奠定了美的全價值鏈高效卓越運營的能力與未來穩定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面向不同層級的公司核心管理及技術團隊,公司已推出八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五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七期全球合伙人持股計劃及五期事業合伙人持股計劃,探索實踐下屬創新主體的多元化持股方案,搭建了經營管理層、核心骨干與全體股東利益一致的股權架構及長、短期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激勵機制。
四、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公司發展戰略
美的堅持“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的四大戰略主軸,聚焦全面智能化和全面數字化,以四大戰略主軸為支柱推進五大業務板塊持續發展。公司治理機制的先進性、價值理念的與時俱進和管理層的心智成長是美的堅定生長的基石,持續完善責、權、利清晰的公司治理機制,激發企業家精神與組織活力,建立扁平化組織與優化流程;堅持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的價值理念,貫徹落實以員工、用戶、客戶、合作伙伴為中心,提升企業EHS治理和ESG評級;管理層需要不斷自我反思和否定,并在心智、思維、認知等維度實現全方位成長,同時改善人才結構,構建包容共協的多樣性團隊。美的整合全球資源,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形成核心技術壁壘,實現主營品類全球領先以及新產業突破,堅持科技領先;通過數字化、智能化運營,在心智、產品、購買和服務等維度全面實現用戶直達;通過全價值鏈的數據運營、平臺化運作提升業務競爭力,以數智驅動提升美的在數字化時代的競爭力;推進全球化業務布局,提升自有品牌占比,夯實全球運營基礎,達成全球突破;通過管理效率、制造效率及資產效率提升,打造效率驅動下的新成本競爭優勢;加強ToB業務領域的相關產業布局,培育新的增長點與產業平臺。每年為全球超過4億用戶,以及各領域的重要客戶與戰略合作伙伴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致力于創造美好生活。
2022年經營重點:
2022年,美的將基于以科技領先為核心的四大戰略主軸,實現ToB和ToC業務的并重發展,推動國內與海外業務的雙重質變,著力確保收入合理增長、盈利能力穩定和經營效率提升。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
優化產品結構、完善市場布局、調整渠道比例等方法進行存量升級,實現有質量的增長。面向未來可能的問題和挑戰,充分做好準備,以快速應對、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創新和求變是最大增量,堅持以科技領先為核心戰略,堅持以“新戰略推動新增長”為核心經營思路,通過認知升級和思維突破,堅定存量升級、增量創造,通過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新結構、新市場、新渠道、新通路、新方法、新業務模式,以推動實現新增長。美的在專注ToC業務“數一戰略”的存量升級同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和雙碳戰略的背景下,把握住國產替代和產業升級的機遇,面向ToB轉型實現增量創造,堅定點燃第二引擎,既要著力發展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出行等核心ToB業務,還要進一步推動安得智聯、美云智數、萬東醫療以及美智光電等數字化創新業務的轉型升級。具體的重點工作有:
(1)以科技領先為立身之本,建立健全研究組織,加大數字化與研發投入,持續改善人才結構,做好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創新、流程創新。堅定加大研發投入,構建研發規模優勢,持續布局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基礎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等,以產品需求牽引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戰略和產品戰略雙輪驅動,通過三級技術委員會和四級研發體系,在節能、健康、智能方面打造美的技術名片;積極響應雙碳戰略,支撐推進集團“綠色戰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綠色低碳技術的產品應用,助力產品全生命周期節能減排,主導參與綠色標準制定,推動全品類產品通過國家綠色產品認證;踐行“3+1”標準化戰略,加強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以標準化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快速應用;持續落地“三個一代”項目,加速研究成果轉化落地,專注ToC“數一戰略”,在各品類形成創新突破與核心技術壁壘,推動全球產品突破、產品結構改善以及高端化戰略;在ToB業務領域,利用數字化技術,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加大對新產業差異化創新技術研究,持續推動創新技術產業化;持續優化構建研發網絡和科學家體系,基于區域技術優勢完善“2+4+N”研發布局,改善研發組織結構,引入高端人才,構建新產業研發中心,拓寬開放式創新生態與探索孵化機制,建立以研發為主導的創新驅動模式,全面構筑科技領先的能力。
(2)保持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堅持內生式增長和持續有效增長。在以新戰略推動新增長過程中,企業生存和競爭的核心是運營效率提升,優化交付周期、提高庫存周轉率、改善現金周期、落實一盤貨等;以用戶為中心作為經營邏輯起點,通過用戶研究、用戶洞察、產品企劃變革和用戶運營,推進用戶直達;推動T+3業務模式變革和全價值鏈卓越運營,覆蓋從產品企劃到售后服務等各環節,提升全價值鏈效率和數據驅動效率,面向前端市場堅定推動渠道變革,提高盈利能力;在競爭中保持主動性,改善產品結構,做好高端產品,加快小家電業務的破局和大家電業務的進一步突破,做好新消費升級產品的推動;新設立經營體探索實踐公司化發展道路,積極創新并嘗試新的模式和方法,加強對新模式、新業務、新品類、新領域的突破;規劃、建立和完善業務中臺,尤其是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同時要保持整體一致性,堅持“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面對匯率及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供應鏈采購管理等共性問題,堅定推動美的內部協同共享機制,不斷完善應對解決方案;保持投資的有效性,嚴控非經營性費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推廣落實精益管理,通過不斷創新創造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3)面向國內市場,圍繞用戶直達戰略,繼續推動組織變革、零售能力、用戶運營及后端基礎能力培育,加快智能體驗終端建設,優化服務體驗,實現用戶心智直達。在渠道變革端,落實運中主戰,持續賦能并充分授權運營中心;同時優化美云銷平臺,從各方面改善零售商使用體驗,確保運營中心能力提升;通過人店鎖定、數據可視、業務動作在線等數字化轉型,提升效率,打造“美的到家”成為美的線下微店鋪;同步搭建云倉網絡,賦能終端門店聚焦零售,強化門店的產品場景展示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全場景銷售和貨品后臺云倉化交付;通過智能場景在終端門店場景化展示,并搭配在美云銷APP和“美的到家”小程序的三維立體展示,引入C2M專業定制工具賦能終端導購,提升產品套系化和場景化的銷售能力,為用戶提供專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產品營銷端,加快產品結構布局及套系化突破,通過提升潛在人群匹配效率,結合新營銷、新玩法驅動增長,完善新品牌產品布局,通過用戶洞察,提前布局新興品類;加速線上營銷變革,推動經營一致性,構建線上一體化營銷能力,推進用戶、內容、直播、數據等中臺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經營效率。在用戶運營端,繼續圍繞“為用戶創造價值”,以用戶體驗為牽引,推進在產品迭代、購買體驗、服務體驗上的優化,擴大會員規模和優化會員權益,加快私域流量建設;繼續加大智能設備的投入,優化用戶體驗,以提升用戶粘性,同時加強數據中臺和商業智能化的能力支撐。在用戶服務端,結合前端業務模式轉型,主動推進全屋場景化服務和前裝場景生態鏈建設,打造全屋套購套裝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持續深化工程師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服務工程師運營體系,實現服務質量、工程師收入與運營規則的有效結合,深入推進工程師數字化管理、大數據智能派工、服務商數字化轉型,實現服務效率和質量的跨越式突破。
(4)面向海外市場,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以智能化場景體驗為核心,建設海外用戶體驗中心,全面推廣全屋智能場景套系化,推動智能化終端升級,構建具備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競爭體系;提升渠道效率,推動渠道扁平化,提高產品周轉效率,探索直營零售與一盤貨模式,并試點落地DTC業務模式;持續提升線下渠道網絡布局的廣度與深度,拓展海外銷售網點覆蓋面,驅動零售轉型,構建終端零售運營與用戶直達能力;加速海外電商關鍵能力建設,完善跨境物流、用戶研究、數字營銷,持續提升線上渠道競爭力;推動海外業務數字化轉型與變革,完善全球數字化計劃物流與倉儲能力,優化售后服務網絡和備件網絡,推廣海外iService3.0數字化售后服務系統;強化區域化本土制造協同,大幅縮短交付周期,增加產品競爭力;推進外銷領域業務場景端到端流程的梳理和重構,提升信息數據準確性、一致性和可視化程度,改善價值鏈的運營效率。
2022年,東芝家電將繼續以用戶為中心,加快市場應對速度,在不斷改善經營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收入合理增長。受新冠疫情影響,海運成本上升與運力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匯率波動等風險將持續存在,東芝家電將加強與關鍵客戶密切溝通和價值鏈各環節協同,加速自我革新并積極應對。東芝家電將積極嘗試新方法新模式以提高管理有效性,同時優化組織體系和激發團隊活力,提升市場零售能力以擴大市場份額,并不斷改善產品結構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確保盈利能力。
(5)2022年,美的將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進行長期布局,完善多品牌矩陣的運作體系和高端品牌的結構優化。高端品牌COLMO的培育發展作為集團重要戰略,在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上持續探索和運用新方法,優化產品結構,不斷創新改變,將完善全屋智能產品,并加大渠道網點布局,升級終端場景化、智能化體驗,以實現銷售規模的快速提升;華凌品牌將迎合新的年輕潮流趨勢,在產品端、營銷端不斷創新,深耕年輕用戶并深化品牌形象,華凌品牌將推出全品類的旗艦產品套系以滿足年輕用戶的全屋個性化智能場景體驗,華凌品牌還將在春節、“618”、“雙11”等重大營銷節點開展圍繞年輕群體不同圈層的推廣宣傳活動,包括高校音樂節、文娛體育、二次元等多種潮流先鋒文化與創新形式。
(6)以數智驅動提升美的在數字化時代的競爭力,加大力度構建數字化企業,繼續完善企業數字化經營方法與運營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美的全價值鏈各環節,以數字化推動降本、提效、增收等方面的關鍵經營指標持續改善從而實現價值創造,完善美云銷平臺,推進營銷數字化變革,以支撐科技領先與用戶直達,推廣和優化數字化工業互聯網工廠,推進綠色智能制造。加強對全球突破戰略的數字化支撐,進一步加強數據中臺建設,加強數據治理,更好的以數據驅動經營改善。
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全流程能力和全屋智能業務閉環能力,打通業務鏈路,提升全屋智能場景銷售能力,持續迭代并推出支撐不同終端業態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搭建美的全屋智能開放式平臺,全面支持家裝、家居等生態異業合作,為用戶及合作伙伴提供高效的數字化工具。以數據驅動全價值鏈卓越運營,攜手合作伙伴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智慧生活體驗;基于美的多年積累的健康機理研究成果,結合大數據和AI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全方位的健康生活場景解決方案;結合用戶使用習慣和大數據,為用戶推薦智能場景,以促進用戶創建和使用智能場景;開放入口生態,打造美的美居自建生態標桿案例并探索智能家電新體驗、新模式;優化完善美的美居小程序,實現智能設備配網與設備控制的閉環能力,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智能家居向家電主動服務、家電機器人化的方向發展,在2022開發完成具備全屋智聯、安全守護、生活助理等功能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
打造物聯網行業標桿平臺,搭建元家居業務平臺,實現數字孿生,構建多模態感知算法,支持智能化原生應用;完善美的物聯網操作系統,支持美的M-Smart4.0協議,提供設備本地化執行能力,并實現設備側系統與應用解耦,支撐“家電即電腦”式的軟件開發模式變革;加深校企合作,探索下一代智能家居物聯網架構,打造全球一體化物聯網云平臺,布局全球多個數據中心;實現平臺開放接口產品化和數據開放能力,賦能行業解決方案,提升智能場景開發效率。夯實數據技術,推進業務數字化,通過大規模離線計算、流式計算、圖計算、機器學習、超大規模圖神經網絡等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建成穩定的、高效的、好用的集團數據公共層;升級核心數據資產,完成“用戶OneID”2.0建設,提升數據的資產化、實時化、服務化,為各業務體系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支撐;促進業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致力打造“制造業數據中臺”標桿,聚焦數字化產品企劃與數據化產品運營,通過數字化自動備貨、補貨提升渠道效率,完善內部數據監控與決策支持平臺。
(7)實現核心ToB業務增量創造,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并實現加速增長,新業務快速布局、切入并占領市場。2022年,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實現在客戶、產品和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從項目獲取轉向量產經營,覆蓋更多主流客戶,在熱管理、主驅動、輔助/智能駕駛等三大產品線提升競爭力,并布局更多技術領域,逐步實現“部件-組件-系統”的發展路徑,同時計劃在安徽安慶新基地實現產品量產,推進電助力自行車(E-bike)中置電機產品快速切入歐美市場;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進一步完善機器人、半導體、消費電子行業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在綠色能源領域,實現儲能產品全面落地和解決方案的落地;在消費電器領域,逐步推進閥類產品量產,并實現芯片大規模量產和銷售規模突破。
(8)推進庫卡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加大對產品開發應用的投入,以及對核心部件、軟件系統的研發創新;在市場端,保持在汽車領域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能源、一般工業、電子、醫療及物流、服務等新業務;在經營端,聚焦研究開發、供應鏈管理、卓越運營和數字化等方面,加速打造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
(1)疫情風險
新冠疫情的波動與反復,可能會對公司產品與業務的消費需求及生產、銷售均帶來一定沖擊影響,疫情可能帶來的封鎖、社交距離限制及出行限制等措施會使用戶的流動性降低,疫情可能會造成部分地區生產經營受限、終端零售網點關閉、客戶的運營中斷以及物流成本提升,這些均會對公司正常運營及市場環境帶來不確定性的挑戰。
(2)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公司銷售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及工業機器人等產品,其市場需求受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大,如果全球經濟出現重大波動,國內外宏觀經濟或消費需求增長出現放緩趨勢,則公司所處的相關市場增長也將隨之減速,從而對于美的產品銷售造成影響。
(3)生產要素價格波動風險
美的集團消費電器及核心部件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各種等級的銅材、鋼材、塑料和鋁材等,且家電制造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若原材料價格出現較大增長,或因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政策調整使得勞動力、水、電、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出現較大波動,而精益生產與效率提升帶來的成本下降及終端產品的整體銷售價格不能夠完全消化成本波動影響,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4)全球資產配置與海外市場拓展風險
國際化與全球運營是公司的長期戰略目標,公司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建立合資生產制造基地,公司的海外布局與新產業拓展日益深入,但全球資產配置可能面臨著資源整合與協同效應不達預期的風險,海外市場拓展可能面臨當地政治經濟局勢是否穩定、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是否發生重大變化、生產成本是否大幅上升等無法預期的風險。
(5)匯率波動造成的匯兌損失風險
隨著公司海外布局的深入,公司外銷收入已占公司整體收入的40%以上,若匯率大幅波動,不僅可能對公司產品的海外業務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可能造成公司匯兌損失,增加財務成本。
(6)貿易摩擦和關稅壁壘帶來市場風險
由于“逆全球化”思潮再次興起和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在2022年中國的出口面臨著更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部分核心市場的貿易壁壘和摩擦,影響短期出口業務和中長期市場規劃和投入。貿易中的政治和合規風險加劇,主要表現為各種強制的安全認證、國際標準要求、產品質量及其管理體系的認證要求、節能要求及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與廢舊家電的回收等要求,及某些國家、地區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引起的貿易摩擦,加重了家電企業的經營成本,對企業的市場規劃和業務拓展帶來新的挑戰。
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風險,公司將嚴格按照《公司法》、《證券法》和中國證監會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公司規范運作水平,強化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預防和控制各類風險,確保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